•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筑牢平安基石 绘就幸福底色

—— 晋中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七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12

“平安”二字,字字千钧。它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关乎发展全局,维系万家灯火。

五年来,晋中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位推动平安建设,用一个个专项行动筑牢安全防线,用一项项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用一件件暖心实事回应群众期盼。从城市街巷到乡村田野,从企业车间到百姓家园,平安已成为晋中最温暖的底色、最亮丽的名片。

回望“十四五”,我们看到的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从93.2%跃升至98.1%的温暖曲线,是安全与发展相得益彰的生动画卷,更是以高水平平安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

党建引领 擘画平安新格局

党的领导是平安建设的根本保证。五年来,晋中市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党旗在平安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如今,走进任何一个社区,“党员先锋岗”的标识格外醒目。“现在有什么问题,直接找网格党员,很快就能得到回应。”榆次区锦纶街道一位居民感慨道。全市构建的“党建+网格”治理体系,将党组织深深扎根在基层网格中,党员干部主动下沉,担当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多重角色,成为平安建设的“主心骨”。

在制度层面,市委常委会、市委政法委常态化落实“双议稳”机制,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守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全市政法系统通过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持续筑牢干警思想根基,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政法工作全过程。一位基层政法干部深有体会:“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

五年来,晋中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意见》,健全地方党委统筹领导、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平安建设工作协调等机制,推动制度抓在日常、严在落实,为全市稳定保驾护航。

打防结合 构筑安全新防线

平安建设,既需重拳出击、雷霆万钧,也要防范在先、润物无声。五年来,晋中市紧紧围绕“警情少、秩序好、基础牢、满意度高”的目标,持续推进“平安晋中”系列专项行动,命案破案率连续五年保持100%,有力筑起城市安全屏障。

重拳严治,以打促安。 全市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一批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被及时侦破,切实守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与社会安宁。

2024年冬,中航兰田公司仓库物资被盗,民警凭借细致勘查与科技赋能,在连续三个多月的蹲守后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为企业追回近20万元损失。次年6月,一起刷单诈骗案中,公安机关秒级响应,快速止付支付宝账户3个、冻结涉案资金40余万元。专案组日夜攻坚,最终打掉整个犯罪链条,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为群众挽回损失24.1万元。

防患未然,织密护网。晋中市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施治,不断筑牢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围绕政治安全,强化“晴天修屋顶”预见意识,坚决阻断各类风险传导,实现重大敏感案事件“零发生”;围绕社会维稳,推动制度建稳、主动创稳、源头维稳,压实重点行业风险防范责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万余起;

围绕公共安全,打掉9个黑恶势力犯罪团伙,“雪亮工程”深入乡村,标准化视频监控实现示范村覆盖。

同时,通过完善社区矫正、整治高校周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举措,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治理效能。从“常态化扫黑”到“全链条打击”,从“一体化防控”到“智慧化治理”,全市逐步构建起打防管治一体的社会治安新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致3人以上重大命案。平安,已成为晋中最坚实的底色。

法治护航 培育发展新沃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晋中政法机关以“执法司法暖心行动”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彰显主动转变角色的担当作为。

“没想到孩子入学难题这么快就解决了!”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专家宋清辉的女儿因《出生医学证明》丢失落户遇阻。晋中市公安局开启“绿色通道”,跨省协调、特事特办,一周内完成落户手续。“晋中公安的高效专业加上户政部门的主动服务,让我能安心在晋中创新创业。”宋清辉的感谢道出了众多人才的心声。

法治的温度,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上。榆社县农民工吴某某通过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机制,经援助律师远程会见系统线上接待,在家门口获得高质量法律援助,最终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追回各项补偿5.3万元。“过去需要市县来回跑,现在一次都不用跑。”吴某某的经历,成为晋中市法治惠民的最佳注脚。

创新服务举措层出不穷:法院系统为困难企业开通“缓减免”交诉讼费“绿色通道”;检察机关设立信访“绿色通道”,提高涉企控告申诉案件办理效率;公安机关建立92个“一企(工程)一警”联络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司法行政机关成立企业法律服务站,编制完成太谷玛钢、祁县玻璃器皿、平遥牛肉等专业镇指引……

五年来,全市破获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418起,2024年以来组织律师走访企业800余家,60家民营企业与律所签约“法律托管”。一系列扎实行动共同构筑起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晋中样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力。

基层筑基 激发治理新效能

平安建设,重心在基层,力量在群众。

今年4月,和顺县东城社区李某因邻居张某翻建房屋,担心影响采光与地基安全。社区调解未果后,县综治中心及时介入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张某承诺规范施工,并支付李某4.5万元补偿。次日协议顺利履行,纠纷在基层一线得以化解。6月,昔阳县综治中心通过“访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毛某与东冶头村村委会之间近二十年的修路工程款纠纷,实现3.15万元欠款清偿,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在基层治理一线,暖心画面每天都在上演:社区网格员穿梭于楼宇之间收集社情民意,调解员耐心化解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公安民警24小时守护万家灯火……“过去是单打独斗,现在是多元共治。”一名基层政法委员道出了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五年来,晋中政法机关持续压实责任、优化服务、夯实基础,推动执法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法治获得感“双提升”:

——执法司法有温度。 实施“执法司法暖心行动”,推进文明执法与“铁案工程”,出台行刑衔接工作指引,整治违规执法问题40余项;践行“如我在诉”,畅通立案渠道,加强诉前调解,统一类案裁判标准,结案率稳步提升。

——服务群众有实效。 全面建成11个县级综治中心,打造平遥、介休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示范点,投用“全天候、一站式”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推出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公证+不动产登记”联办等便民举措。

——法治建设有深度。 深化县乡合法性审查,5个试点县全部建中心、配人员;开展“大数据精准普法”,建成市图书馆普法基地,组织“送法进高校”、国家安全讲座等主题活动,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五年砥砺奋进,今朝硕果盈枝。如今的晋中,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晋中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为重点,以人民群众对平安品质的更高期待为动力,续写新时代平安建设的精彩华章。

记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