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转型发展蹚新路 壮阔征程谱华章

—— 晋中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一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24

开篇语

岁月为笔,山河为卷。“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晋中大地上,从平遥古城的青砖黛瓦到工厂企业的机器轰鸣,从太行深处的生态画卷到城市新区的繁华景象,每一处变迁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项突破都彰显着转型的决心。

“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锚定“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以 “干字当头、奋勇争先” 的劲头攻坚克难,在经济转型、民生保障、生态治理、城市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优异成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作出贡献。自今日起,本报围绕“见证高质量发展的晋中实践——晋中市辉煌‘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出系列深度报道,邀读者一同回望五载耕耘路、细数发展丰收果、凝聚前行新动能。记者将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一线,用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民生温度,用翔实的数据图表勾勒发展脉络,用深度的专题解读剖析转型密码,全面展现“十四五”时期晋中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梳理可借鉴的经验启示,呈现发展中的挑战与思考,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圆满完成 “十四五” 各项目标任务、迈向 “十五五” 新征程注入强劲动力。

 

历史是一页页书写的,事业是一程程接力的。展开“十四五”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每一个节点都让人铭记,每一处着墨都令人振奋。

这五年,对晋中来说,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重大历史使命,聚焦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大力实施“156”战略举措,齐心协力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以奋进之姿

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走进经纬智能锭子厂500余平方米的无尘车间,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工业机器人抓取零部件流畅高效,一台台数字化检测设备对零部件进行细致检测,各个零部件在生产线上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这家创立于1951年的老牌国企,拥有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协会认证的环锭细纱机、棉精梳机两大产品研发中心,近年来积极打造“纺织机械数字化智能工厂”,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跃迁。

经纬智能的转型历程,正是晋中“十四五”期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破局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针对资源型经济固有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以“156”战略举措为引领,纵深推进打好“五张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破局前行的姿态,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阔步迈进,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

202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8.8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近千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省第四位。成绩的背后,是勇挑大梁的担当和共促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积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各领域气象日新——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建成全国最大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煤炭和焦化先进产能占比分别达98%和100%;创新驱动成效明显,省级创新驱动平台挂牌运营,建成15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4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6个省级特色产业学院,高新技术企业达396家,是“十三五”末的1.6倍;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省首台甲醇重卡、全球首款醇电混动轿车在晋中问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2%,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达71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1164户,均居全省前列。

用数据书写转型答卷,用实例印证发展质变。“十四五”期间,晋中从“一煤独大”不断转为“多元支撑”,工业经济压舱稳健、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数字经济抢先发展、创新动能稳步积蓄……一幅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时代画卷在晋中大地徐徐展开。

以绿色为底

书写能源革命新答卷

寿阳“双千万”吨级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绿色循环百亿产业园启动建设,培育高低浓度瓦斯和乏风综合治理项目,着力构建“煤炭绿色循环+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的产业体系;晋能光伏斩获法国6兆瓦农光订单,以柔性制造与技术创新深耕欧洲市场,并凭借“量产一代、中试一代、研发一代”的技术迭代战略,电池转换效率持续领跑行业……

今日之晋中,从革命老区到活力新城,从太行之畔到乌金山麓,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市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领域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十四五”期间,全市原煤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超30万个,2022—2025年完成6804万吨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惠及300余万人民群众。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市域煤矿智能化全面普及,先进产能占比97%,领跑全省。4个地方所属煤矿项目入选全省绿色开采煤矿建设名录,强化技改扩能,倡导精细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有序扩大生产规模,累计提升矿井产能1500多万吨/年,智能化引领、绿色化驱动、高端化突破的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赛道引领“黑色经济”迈向“绿色发展”。

能源革命的深度重构,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和顺县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绿色生态治理“农光互补”项目的广袤田野上,曾经的“黑色疮疤”上竖起万千光伏板。榆社县坚持以新能源产业“链”动未来,依托风光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全市最大产用结合绿色能源基地和绿电园区。左权箕山抽水蓄能站点率先跻身“国家队”。晋祥榆社—武乡区块获批中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国家级示范典型项目,勘探开发快速推进,2024年产量实现翻番,成为我市地面煤层气抽采提升上产的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由267万千瓦增长到943万千瓦,占比从30.5%提升到60.8%。煤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三改联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省定目标任务,电网投资规模连年位居全省前列,煤矿瓦斯利用率2024年底达到52.9%,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晋中扛牢了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担当,向着更加蔚蓝、更加可持续的明天稳步前行。

以营商沃土

变资源优势为多元产业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滋养。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转型发展为战略牵引,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省首家成立市县两级营商环境局;政务服务、综合监管、法治保障、要素供给等领域一大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23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信用审批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现在所有手续在政务大厅可以一站式搞定,‘高效办成一件事’真是帮我们创业者解决了难题。”一名创业者的体验,正是我市营商环境改革的缩影。

五年来,我市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国首创“审检联动”地方政务服务流程标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成为全国样本,“一网全办好”、政务服务全代办做法入选中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全省首设“高质量发展特色窗口”,首创“晋心办·暖企驿站”,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满满幸福感。

产业发展的种子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清理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审批、商务、交通、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信用建设,为企业深耕发展厚植成长沃土。

聚焦企业需求,精准有效落实要素保障,是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淬炼出的宝贵经验。今年2月,尚太锂电四期项目落户昔阳。此前,昔阳县为企服务专班推动落实了千亩项目用地出让、水电气通信保障、园区道路新建等服务企业事项,前三期项目均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正是这样优质精准的要素保障,让越来越多企业在晋中有了敢干、敢闯、敢投的底气。

从构建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到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再到更加精准有效地落实要素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养分,营商沃土滋养产业集群茁壮成长,让传统产业老树开花、新兴产业生机勃发、未来产业破土萌芽,向“高”攀、向“新”行的晋中,有信心也有底气,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再造辉煌。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四五”期间,晋中在坚定中锚定未来,在有序中积蓄动能,加快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乌金”到“绿能”,从“制造”到“智造”,从“单一”到“多元”,从“智创”到“新质”……沉甸甸的“十四五”答卷,为“十五五”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将成为晋中继续前行的底气与动力。

本报记者 王 菲 张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