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坚决扛起重大历史使命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二)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24

能源领域转型发展情况

1

五年来,我们的煤炭更“优”了

—— 老行业焕发了新活力

稳住煤炭基本盘是我们的压舱石。我们的路径是:“稳中向智、稳中向绿、稳中向优”,不仅稳产量,更让煤炭产业变智能、变绿色、变高效。

五年来,全市原煤产量连续保持在1亿吨以上,年均产量1.1亿吨左右,年均增幅10%以上,占GDP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提供就业岗位超30万个,经济支撑作用发挥明显。2022至2025年完成6804万吨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惠及300余万人民群众。

下好“智能化”先手棋。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市域煤矿普及了智能化工作面,先进产能占比97%,领跑全省。寿阳县智能化煤炭产业示范基地更是提供了煤矿提智增效、迭代升级的晋中样板。

打好“绿色化”主动仗。4个地方所属煤矿项目入选全省绿色开采煤矿建设名录,黑色煤炭正变为绿色开采。

把握“优质化”新趋势。强化技改扩能,倡导精细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有序扩大生产规模,累计提升矿井产能1500余万吨/年。

一句话,过去的煤矿是“苦脏累”,现在的煤矿是“智绿优”。

2

五年来,我们的电力更“绿”了

—— 新能源实现了大发展

充分利用风光资源,让清洁电力逐渐成为主角,核心是“两个并举、一个协同”。

一是集中与分布并举。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开发和高比例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历史性“结构反转”。相较2021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增长3倍多,由267万千瓦增长到943万千瓦,占比从30.5%提升到60.8%,高于全省平均占比水平,位列前三。

二是传统与新型并举。

左权箕山抽水蓄能站点率先跻身“国家队”。煤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三改联动”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省定目标任务。电网结构持续补强,“十四五”电网投资规模连年跻身前列,变电容量、输电线路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3%、15%。

三是强化供需协同。

积极探索“绿电直连+”模式,推动绿电入园,争取实现绿电园区量的突破和质的发展。累计建成充电桩8973台,桩车比1:6.24,位居上游,实现了公共充电桩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和商业体、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全覆盖。

3

五年来,我们的气源更“足”了

—— 地下资源变成了新气源

坚持“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双轮驱动,为全市增气添暖。

一方面——

分区施策加快推进产能建设,地面抽采煤层气产量大幅提升,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连续四年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特别是晋祥榆社—武乡区块获批国家级示范典型项目,勘探开发快速推进,2024年产量实现翻番,2025年预计将再次翻番,成为我市地面煤层气抽采提升上产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

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推进一批的原则,全力推动煤矿瓦斯高效综合利用,全市煤矿瓦斯利用率2024年底达到52.9%,提前一年实现煤矿瓦斯利用率省定50%的目标,将过去令人头疼的“安全隐患”,变成了惠及千家万户的“清洁能源”。

4

五年来,我们的能耗更“低”了

—— 节能降耗成为了新时尚

节能就是增效,降耗就是减排。这五年,我市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朝着绿色低碳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迈出了一大步。

一手做减法——

严格能耗准入,遏制不合理用能,按最新政策,前四年已完成省“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2021至2024年全社会煤炭消费连续实现负增长,14个耗煤项目共替代煤炭消费1600余万吨。

一手做加法——

深挖节能潜力,加强能源利用,发挥能耗要素保障作用,加快战新产业项目落地。新增清洁取暖改造约20万户,每年减少散煤燃烧约50万吨,基本实现建成区、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推动能耗大县、园区及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试点示范。推动电力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和更新设备。推动节能降耗宣传,让节约、绿色成为社会共识、行业共识。

营商环境建设情况

1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清理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积极推动审批、商务、交通、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信用建设,探索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重点领域形成信用+“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惩戒”综合监管格局,高效推动信用修复,打造诚信营商环境。

2

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出台《关于建立晋中市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的意见》《关于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晋中市包容审慎行政执法指导意见》,全省率先出台《晋中市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合法性审核工作指引》《晋中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等,构筑起营商环境法治屏障。创建“1332”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晋中模式。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全周期“法律托管”服务。“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比例达45.8%,全省第一。

3

外资外贸环境更加开放融通

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优化涉外服务、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先后举办欧洲企业山西行、台商台青走晋来·晋中专场推介等活动,实绩外贸企业达到204户、全省第三,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6个,全市外贸空白县全面“破零”。

4

政务环境更加规范高效

全国首创“审检联动”地方政务服务流程标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成为全国样本。“一网全办好”、政务服务全代办做法入选中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打造“无差别综合窗口”、创新“市区一体联办”做法荣获第八届政务服务博览会“优化营商环境宜商高效示范案例”和国家数据局主办的2025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数据要素赋能数字政府建设”赛道二等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能化提升项目荣获新华社举办的“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政务热线提质增效十佳案例”和“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典型案例。市营商环境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度获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竞争力十佳机构”荣誉称号。全省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被山西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全省首设“高质量发展特色窗口”。首创“晋心办·暖企驿站”,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合规性营商指导服务。

5

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包容

优质县级高中均衡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全省率先实施“长幼同园”。市红十字会五年内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介休、榆次、平遥、寿阳等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不动产登记“周末不打烊”实现“一网通办”。

6

要素保障更加优质精准

土地保障有力,建设用地审批速度居全省前列,全省首创“六全代办”服务,“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向开发区外延伸试点。市政服务便捷,全省率先实施水电气热网广电“一站式”集成报装服务,并得到住建部肯定。金融供给丰富,“三晋贷款码”综合推广全省第一,全省率先推行“工程中标贷”。科创动能强劲,“晋创谷·晋中”建设运营,科技特派员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数据赋能提速,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数字城市建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