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4
太行叠翠,托举转型攻坚的千钧担当;汾水奔腾,激荡率先蹚路的磅礴力量。“十四五”的五年征程,是晋中以使命为刃破局突围的五年,更是以创新为翼换道领跑的五年。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与时代期许的土地,始终锚定“坚决扛起重大历史使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核心航向,从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中破壁而出,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实践中淬炼新生,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晋中篇章。
绘就转型蓝图:
发改之笔勾勒“破立之道”
在转型宏大叙事中,如何“破”、如何“立”,事关发展路径,事关战略布局。在晋中,市发改委以规划为笔、产业为墨,于“破”与“立”之间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早晨7时,一声汽笛打破山城宁静,K4588列车从左权准时启程,将途经和顺、昔阳等地开往太原。这是一条老区群众期盼了75年的铁路,今年1月27日,阳涉铁路正式通车,铁路客运梦终于照进现实。
这条铁路来之不易,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发改人的智慧和汗水。
攻坚时刻,左权三江煤棚迁改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堵点”,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韩亮多次召集相关单位召开调度会议推进,实行日报告制度,通过市县两级大力协调,最终完成了这项艰巨的迁改任务。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市发改委分管副主任王静带队翻山越岭,深入昔阳、和顺、左权三县,对平交道口开展现场踏勘,为项目扫清潜在风险。
以破势之勇攻坚克难,昔阳、和顺、左权从此告别无铁路客运历史,老区群众终于可以乘火车出太行。今年春运期间,全线平均上座率高达80%,成为服务百姓出行的民生线。
一通百通,这条铁路不仅圆了民生梦,更打开了发展新格局。左权核桃、和顺肉牛等特产可借铁路外运,八路军总部旧址、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形成“铁路+文旅”发展新态势。
发改人的智慧还体现在区域协同上。他们推动太原晋中“六个一体化”发展,绘制“15分钟交通圈”便捷图景,让两座城市在融合中共生共荣。创新平台的搭建同样精彩,省级产教联合体与特色产业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技术转化的摇篮,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激增,数字经济占比稳居全省第二。
202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8.8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近千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5,比2020年缩小0.17……
在破局中开路,晋中发改人正在传承中创新,用实干笔墨绘就转型发展的壮美画卷。
点亮低碳未来:
能源之路见证“绿色蝶变”
在晋中,一场关乎能源命运的“蝶变”正在上演。
走进灵石县昕益旺岭煤业智能化控制中心,仿佛置身科技前沿阵地——工人们轻点鼠标,井下采煤机便自动运转,瓦斯浓度、设备状态等数据在屏幕上实时跳动。这一幕,正是这场变革最生动的注脚。“过去下井要踩着黑水,现在穿着白衬衫就能采煤。”一位老矿工感慨道。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从“苦脏累”到“智绿优”的华丽转身。“十四五”期间,全市已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97%。
但变革远不止于此。在沁水盆地深处,一场向地心要“蓝金”的战役同样精彩。煤层气,这个曾被视为煤矿“头号杀手”的瓦斯,如今成了珍贵的清洁能源。通过三维地震地质一体化导向等先进技术,榆社-武乡区块成功唤醒沉睡在1200米深处的“蓝金”,建成年产3亿立方米的产能基地。“这就像给大地做CT,让我们能精准找到地下的宝藏。”该项目技术人员形象地比喻。这条创新之路,让曾经的“毒气”变成了“福气”。
资源开采出来后,如何让它发挥最大价值?市能源局推动构建从勘探、钻井到液化、输送的全产业链。如今,榆社-武乡区块的管网已与国家主干管网相连,“晋中气”正源源不断地汇入全国能源大动脉。
与此同时,左权箕山抽水蓄能站点跻身“国家队”,充电网络覆盖全域,绿色出行成为市民新选择。这些变化,共同描绘出晋中能源转型的立体图景。
“节能就是增效,降耗就是减排。这五年,我们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朝着绿色低碳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迈出了一大步。比如通过清洁取暖改造,20万户农户得到了实惠,也减少了50万吨散煤燃烧。”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魏红州如是说。这些数字背后,是更蓝的天空、更清的河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从传统到智能,晋中的能源革命正在书写着资源型转型的生动答卷。
架设暖心桥梁:
营商之变催生“创新沃土”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关于营商环境之变,一位企业家在晋中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过去跑贷款像闯关,没两三个月下不来,现在推门就是服务,当月中标,当月贷款就下来了。”他的惊喜,源于晋中市率先在全省地级市推行的“工程中标贷”平台,这让企业一键直达,工程中标便意味着完成了贷款审批。“今年9月中标,2000万元贷款当月就到位了。”山西星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老总直呼“不可思议”。
企业的不可思议,缘于政府部门的绞尽脑汁。晋中市营商环境局深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中蕴含的融资潜力,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分行、中征应收账款金融服务平台,形成“政府+银行+担保+企业”协同机制,搭建“工程中标贷”场景平台,真正实现“中标即授信、合同变信用”,企业成本、资金压力大幅减轻。
抓大也不放小。市营商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献春记得,曾有一位个体工商户想开店却顾虑手续繁琐犹豫不决,后经“全代办”服务团队主动对接,三天办结了所有证照。
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外贸实绩企业突破200户……晋中营商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把方便留给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这是晋中市营商环境局的工作理念。他们以法治护航公平,出台全省首部《涉企行政检查办法》。数字赋能同样精彩。“12345”热线成为全国典范,一个号码解决万千诉求;“无差别综合窗口”让办事不再东奔西跑。
温情的政策更显用心。“长幼同园”解除了年轻家庭的后顾之忧,让创业者安心打拼;不动产登记“周末不打烊”,服务永远在线。
有沃土,企业方可扎根,才有创新之志。在晋中,营商环境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次高效审批、每个暖心服务的具体呈现。
五年砥砺,晋中以转型为舟、以创新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洪流中破浪前行。迈向“十五五”,晋中版图不再仅仅是一煤独大的旧格局,更是创新涌动、绿色崛起的希望之地。展望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率先”之志、“蹚路”之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更壮丽的晋中篇章!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