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2-18
时代是出卷人,政府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翻开市政府2024年的工作日程表,循着时间节点回望,一串串铿锵有力的足迹,见证了晋中发展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
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市委“156”战略举措,持续优化“五张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晋中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聚力转型 发展动能在砥砺奋进中加速集聚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一年来,我市奋进笃行,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实,一幅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跃然纸上。
这一年,我市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加大灵石、介休绿色焦化循环产业园建设力度,中煤九鑫、昌盛、天聚鑫源3个焦化项目及昌盛180万吨焦化联产25万吨甲醇项目正式投产,煤炭和焦化先进产能占比率分别达98%和100%,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率达57%。
这一年,我市积极强化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和产业园平台支撑,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先后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举办3场精准招商推介活动,共签约特钢材料、碳基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项目47个、签约金额达217亿元。吉利新能源和重卡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尚太锂电、红星六曲香、强伟纸业等大项目投产,广生胶囊扩产、凯盛肝素钠等项目加快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加速落地,已招引落地项目15个,全面推进制造业振兴升级。
这一年,我市与央广视讯、抖音联合实施晋中(榆次)数字文化产业园项目,倾力打造华北首家短视频创作基地。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深圳“优必选”中北区域总部入驻我市,全国首个交通基建互联网平台“路桥云洲”落地应用。依托北斗云智慧产业园,全市域联动发展无人机制造、低空旅游体验等业态,新赛道产业迎来新飞跃。
这一年,我市推出“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配套九大业态群落,平遥焕真科技艺术馆、介休张壁古堡灵境体验等5个项目入选“全省文旅数字化应用创新案例”,打造新的文旅经济增长点。市城区多个商圈协同发力,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补贴资金3亿元,加快提振服务业增长新质效。
彰显优势 创新活力在携手共进中持续迸发
华安智能山西科技有限公司与驻地高校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实现人才与产业深度对接。
山西传媒学院动漫创作基地,通过举办大学生动漫大赛、动漫论坛等活动,与国内一流公司合作打造行业高标准录制棚,为全国知名动漫企业及动漫作品提供服务。
晋中大学生创业园面向各驻地高校大学生,开展“沙盘推演”“实战经营”等创新类创业培训,让大学生不仅掌握创业知识,更真正提升综合创业能力……
作为山西大学城所在地,我市有21所驻市高校,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全国同类城市少有,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是突出的特色,是重要的潜力。
如何把集聚的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市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载体,以城校融合、产学融合、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双融双创”为抓手,持续推动市校协同创新发展。去年1月驻市高校校园及校内综合性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与驻市高校合作共建大学城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联合举办大学生艺术节、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出台青年人才引育政策,连续两年开学季为15.2万名高校新生送上开学“大礼包”,在市城区规划建设“青年驿站”,广大青年充分感受到晋中满满的城市温度。
随着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纵深推进,“双融双创”不断引深,更多创新平台和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出来。我市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为高校近万名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建成大学生创新生态基地,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1家,在孵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有38个,建成1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5家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全年举办“博士大讲堂”1000余场。“晋创谷·晋中”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揭牌,入驻初创企业43家、科创团队27个,全省第3家进入实质性运营。全市企业和各高校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352项,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回应关切 民生福祉在实干担当中更加充实
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笃行砺初心。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更多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行动,稳稳托起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2024年,全市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5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在全省率先实施“长幼同园”、首创基础教育智库平台,两所学校如期建成投用,高中教育取得佳绩,人口20万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晋中职院四校一体化办学改革领跑全省。山西医科大学二院南院正式开诊,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我市被评为全省首家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为7.8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完成558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升级373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镇社区新建小区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幸福养老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上涨,城乡居民养老金、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完成提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达100%。覆盖24.1万农村人口的178个农村供水维修养护项目完工,高标准推进211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建设成果赢得群众广泛好评,老百姓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行走在晋中的大街小巷,天蓝水清,树绿花红。漫步城中,空气清新、鸟语萦绕。“近几年,我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了,空气也更好了。”这是每一个在晋中长时间生活的人,能明显感受到的变化。
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省级44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坚持工程治污、提标治污、管理治污“三管齐下”,推动全市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优良水质。扎实开展市城区及汾河谷地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管控攻坚行动,工业减排、散煤清零、扬尘管控、臭氧治理一体推进,优良天数比例改善率位列全省第一。持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共进。
此外,我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100个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直接结算,寿阳县探索开启“飞地经济”模式,阳涉铁路开通客运服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更多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河流奔涌,诉说厚重发展故事;高山耸立,见证壮美奋进征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将干字当头、奋发有为,以更昂扬的激情、更精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