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满格能量助“ 燃 ”经济之火

——我市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12-26 09:49:49

岁末之际,各行各业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扩产能,奋力冲刺年终收官。近日,记者来到太谷区永恒玛钢看到,实施电能替代改造后,企业将冲天炉全部置换成中频炉,效益提升显著,车间里各种机器声轰鸣,生产热火朝天。

“原来使用焦炭化铁水制造工艺,热效率低、能耗大、污染严重、产品残次率高,而且开炉时铁水飞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现在的操作工艺简单,炉外温度低,安全性高,污染也少。”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电能替代改造后,除一次性投资外,企业每吨产品用能及维修等成本可以下降27%。用电的中频炉炉温稳定,产品合格率由90%提高到93%,产值提升90万元。同时,流水线作业节约了三分之二的人力,每年节省工人工资136.5万元,“感谢电力部门的服务,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获得电力”,是一个企业从申请用电到用上电这一过程所需的手续、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是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市能源局紧扣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立足主业本职,致力于打造“全优供电环境”,积极协调国网晋中供电公司落实各项优化接用电服务的政策举措和有效做法,全市“获得电力”服务质效显著提升,为我市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高效供电服务和可靠用电支持。

办电服务持续优化。实行“协同推进、并行办理、事中督导、事后考核”的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办电模式,高、低压客户办电环节时间全面在承诺时间内完成,较2020年均压减30%以上,今年7月1日起还全面实现小微企业160千瓦以下低压零投资,持续降低小微企业办电成本。2020年以来,“三零”服务收益用户达15100户、节省办电成本3626.6万元。持续推广便捷线上办电服务,线上办电率已达92%以上。

政企贯通协同高效。经用户认证授权后,供电公司可向政务平台自动获取办电用户身份证、营业执照、房产证等信息,打通供电公司与市不动产交易中心平台通道,客户在办理房产过户后,同步实现电力户名变更,实现“联合办”。截至今年10月底,已线上调用办电资料1000余份,办理“房电联合过户”80余起,企业用户“一证办电”应用比率达87%。

电网建设强基固本。持续加大对配网基础差、抗灾能力弱地区投资力度,配合开展老旧小区等电力设施改造,持续压降故障停电率,有效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综合水平。2020年以来投入配电网建设资金135483万元。

“电力驿站”暖心服务。实施“清单式、一对一”园区专属服务,建成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农高区等4个园区“电力驿站”。建立领导包保、政企经理协助的“1+1”挂钩机制,公司领导挂帅开发区项目经理,组建供电服务会商工作小组,对办电重点事项进行“双周”会商,为全市395个“三个一批”项目提供点对点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提供省级以上园区建设项目从签约、开工、投产全环节供电服务,园区内“电力驿站”共办结企业办电咨询112条、上门走访企业完成211人次,与此同时,同步规划建设公用变电站6座,保障园区企业可靠电力供应,实现园区24个项目“无障碍、零等待”接电。

作为评价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提升“获得电力”便利度,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答案便是宁让电等企业,不让企业等电。

近年来,国网晋中供电公司以“环节最少、办电最快、成本最低、政策最优、服务最好”为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电需求作为“获得电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期盼和企业诉求提出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广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三零”服务、高压报装“三省”服务措施,深化应用线上办电服务,保障供电可靠性提升,推动我市用电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太谷区有65户玛钢企业、110.26万千伏安容量待报装用电。晋中供电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提前摸排太谷玛钢的用电负荷增长情况,精准规划电网建设,新建太谷220kV铭贤变电站、太谷110kV小白变电站、太谷110kV胡村变电站、太谷110kV明星变电站,并改造扩容原有4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有效缓解了太谷玛钢用户用电紧张困局。同时,积极推广“煤改电”电能替代方案,推动太谷玛钢企业加快走上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道路。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市能源局将团结协同国网晋中供电公司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准落实到提升全市“获得电力”服务质效中,坚持以电力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接用电服务效能为核心,以全方位优化举措为抓手,上下联动精准贯彻“获得电力”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与兄弟省市在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示范案例,探索谋划便捷服务新模式,发挥电力基础保障能源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记者 郭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