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文化赋能气象新 文旅融合促发展

——我市坚守文化根脉擦亮城市文旅新形象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21

在晋中,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古建筑引来众多游客,文化的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张壁古堡、王家庄园等数字文旅项目以光影为笔,勾勒出文化的融合之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市文旅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全市文旅系统将立足晋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贯穿于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业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全过程,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文旅融合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回首“十四五”,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文化根脉,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启动实施以平遥古城为中心、方圆一百公里的明清晋商文化百科全书式的文旅生态圈“双百”工程,以“四城六院”承载的晋商文化、太行精神承载的红色文化、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民俗文化为根基,打响“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

“品牌+” 让文化绽新韵

古韵悠长藏文脉,怡然风光引客来。作为晋商故里与晋商文化重要发源地,晋中坐拥文化遗产、文物古迹、自然风光三类核心资源,手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块金字招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2024年8月,晋中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深化改革创新,重磅推出“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构建“文旅+”“+文旅”九大业态群落与三大主题线路,以全域文旅品牌矩阵激活山水人文资源。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华北罕见的高山湖泊云竹湖正冲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珠成链,将左权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昔阳民俗街区、寿阳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紧密相连,24处各类公园与风景名胜区尽显自然之美。

饮食文化是城市的鲜活注脚,“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便是生动写照。榆次桃花面、太谷翡翠剔尖、平遥碗托等特色风味,每一筷子都挑起爽滑口感与深厚文化记忆。除了美食的烟火气,游客还能在古城大院品读晋商文化,于太行村落感悟红色情怀,在非遗工坊触摸传统技艺,“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IP不断解锁多元特色体验。文旅产业不仅引领消费升级,更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晋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市文旅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聚焦打好“文旅牌”,持续提升“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影响力,以实施“双百”工程、实现“双千”目标为牵引,深化“文旅+”“+文旅”产业融合,推动文旅与文博、文创、文艺、康养、非遗、体育、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争创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示范区”,让晋中文旅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彩。

“科技+”让旅游有深度

晋中文旅历史意涵悠远、人文元素丰富,从人文景观到自然风光,再到科技赋能的智慧旅游新场景,晋中文旅为游客带来浓浓的“科技范儿”,这也是近年来“晋中游”成为热门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爸爸,那些士兵真的刚刚从我身边跑过去了!”12岁的边雅琪戴着MR眼镜,拽着父亲的衣角兴奋不已。周末的介休张壁古堡景区,《沉睡的古堡》体验区迎来八方游客,这场跨越1600年的时空冒险,让这座千年古堡焕发全新生机。

《沉睡的古堡》作为山西首个LBMR数字文旅项目,它巧妙融合VR的沉浸感与AR的交互性,打破物理空间限制,让游客从“看”历史变为“走进”历史。

“数字技术是打破文旅资源物理边界的钥匙,更是构建‘文化活化——场景创新——消费升级’全链条的核心引擎。”山西凯嘉张壁古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杨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完善“文化解码——场景再造——业态延伸”创新链条。通过升级剧情分支、优化交互体验,让古堡文化更鲜活地触达游客,同时联动晋中区域文旅资源,推动数字体验与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为晋中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科技与历史融合,带给游客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互动体验的全新升级。从介休张壁古堡LBMR数字文旅体验项目《沉睡的古堡》到平遥焕真科技艺术馆,从左权桐峪1941博物馆穹幕影院到灵石王家庄园的META全感VR乐园,从平遥古城3D灯光秀到祁县王维城市数字人……如今,数字文旅正在重构晋中文旅新的体验,赋予晋中文旅新的生命,重塑晋中文旅新的形象,从而成为晋中文旅新的消费增长点。

“创意+”让文脉焕新彩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近年来,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以文化赋能为核心,引入非遗剪纸、积木拼装等多元业态,通过传承、创意与参与的融合,勾勒中国式美学意境,让游客感受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

步入景区,建筑的结构、布局与艺术细节,诉说着旧时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智慧。非遗剪纸传承人任天娥的工坊里,人物花草、民俗风情在指尖绽放,从一间小店到非遗传习点,二十余年深耕让剪纸成为非遗传播的生动载体。景区同时展示梁思成先生关于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的珍贵手稿,又创新引入AI设计视角,抽象提炼建筑美学,打造立体视觉产品,让游客得以带走建筑之美,开启跨时空的艺术对话。

“将积木潮玩与晋中建筑风格结合,还原乔家大院风貌。”乔家大院礼物项目负责人介绍,景区立足七大特性,推动文创产品、场景与价值理念深度融合,推出纪念品、手工艺品等系列产品,让每件文创都成为推介乔家大院的窗口。

“您看这尊‘晋商故里’面塑,马车上的铜钱纹要捏得立体,商号的牌匾得刻上‘诚信’二字,这样才能让年轻人知道咱晋商的老规矩。”在榆次老城非遗工坊里,面塑艺人李巧珍正握着面团,给3个年轻学徒演示新创作的题材,手指翻飞间,一团普通的白面渐渐有了晋商人物的模样。

“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李巧珍的面塑不只守着老题材,更在琢磨新花样,她把古城的“魁星楼”“城隍庙”捏成迷你摆件,在面塑里加入可降解的荧光材料,让作品在夜里能发光。她说:“我想把文化捏进面塑里,把晋中的老故事捏得更活、做成旅游‘伴手礼’,让晋中文化生生不息,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晋中正以文化的厚度提升旅游的高度,以旅游的广度拓展文化的深度。

文 / 记者 张凯鹏 图 / 记者 曹伟 程婧

记者手记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张凯鹏

“十四五”以来,晋中始终坚守文化根脉,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书写文化繁荣新篇章。文化于这座城市而言,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从千年文脉中汲取养分、革故鼎新,让深沉的文化魅力转化为恒久的发展动力。

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在文化消费日趋个性化、多元化的当下,晋中精准把握需求变化,以“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IP为引领,串联文物古迹、山水风光等核心资源,推出九大业态群落。漫步晋中大地,文化赋能的印记随处可见。古城墙下,非遗工坊里的老手艺人,将晋商故事、民俗风情融入作品,让游客在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城市书房内,书香与茶香交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精神栖息地”;景区之中,MR技术让千年古堡“活”起来,文创产品让文化记忆可感可带,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文旅融合风帆劲,大美晋中景愈新。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质升级,到文旅产品的创新迭代,晋中以全要素协同发力,让文化既滋养精神,又带动发展。如今,无论是市民在城市书房静享书香,还是游客在非遗工坊体验匠心,抑或在数字场景中穿越古今,都能感受到文旅融合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