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19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寒衣节这天,人们会悼念仙逝的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寒衣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的传统节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怀故祈安寄哀思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清明节一样,都是祭奠和缅怀先人的日子。
寒衣节起源于中国北方,农历十月初一,秋末冬初,天气逐渐转凉,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人们为亲人送去寒衣的这一习俗,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的寒衣。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
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孟姜女新婚不久,丈夫被征召修长城,寒冬时她千里寻夫送衣,却得知丈夫已累死埋于城墙之下,找到丈夫尸骨的这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此后,十月初一送寒衣的习俗便逐渐流传,成为寒衣节的重要起源传说。
唐代时,唐玄宗天宝二年间规定每年九月初一为寒衣节,促使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逐渐形成。到了宋代,因北方九月尚未进入寒冬,节日便推迟到十月初一。明代出现了专门售卖寒衣的店铺,寒衣的制作和售卖逐渐商业化。(武玲芳)
移风易俗表敬意
“初冬乍寒木叶稀,家人相念寄寒衣。”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个追思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我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大力倡导文明、安全、节俭的祭祀新风,倡导广大市民朋友从自身做起,争做文明祭祀的示范者、移风易俗的推动者、厚养薄葬的践行者。
日前,记者在市城区部分墓园、社区走访发现,往日焚烧纸钱的烟雾已难觅踪迹,鲜花祭扫、“云祭哀思”等绿色缅怀故亲的方式成为主流,我市各地绿色祭扫、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寒衣节期间,我市民政部门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文明祭扫倡议。市城区辽阳社区、玉湖社区等开展了寒衣节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发放《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倡议书》以及焚烧袋,向居民讲解焚烧纸钱的安全隐患与环境危害,引导广大市民摒弃烧纸祭祀陋习,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各执法部门,针对街头焚烧和游商沿途占道售卖殡葬用品的行为,开展执法劝导、教育、制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市殡仪馆、烈士陵园和其他重点墓区、山区墓地入口节点处设立临时执勤点,及时疏堵保畅,同时加强县乡公路和山区道路的巡查管控。
从宣传引导到执法保障,多方合力让绿色祭扫渐成主流。这不仅守护了生态环境,更维护了公共安全。(王爱媛)
文明祭扫念亲情
缅怀亲人,贵在心意,重在文明。近年来,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市民的祭扫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文明祭扫理念已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献鲜花、写寄语、网上祭扫等环保绿色低碳的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文明祭祀已成新风尚。
11月18日,家住市城区龙湖国际小区的陈丽提前在花店预订了两大束鲜花,准备与家人一同前往公墓祭奠亲人。“母亲生前就喜爱花草,用美丽的鲜花祭奠,她一定会喜欢。”陈丽表示,冬季天干物燥,是火灾高发期,传统的焚香烧纸存在安全隐患,用鲜花替代既表达了心意,也更安全环保。
时下,行走在市城区街头,不少花店已将各式素雅花束摆放在显眼位置,店主们反映,近段时间,菊花等适合祭扫的花卉销量明显增加。随着文明祭扫的推广,鲜花品种日益丰富,以鲜花寄托哀思的方式被广泛接受。
对于在外工作、无法亲临墓园的人们,“云祭扫”提供了便利且庄重的选择。老家河北、在榆次工作的段楠便是其中之一,她连续几年通过线上平台祭奠远在家乡的祖母,她说:“不能到现场祭奠亲人,这样祭扫也很有意义。”
此外,简朴温馨的家庭追思会,也受到不少家庭的青睐。市民王先生计划召集家人,围坐一起共同追忆与逝去亲人相处的温暖点滴。“这样的方式不仅温馨,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关爱身边人。”王先生感慨道。(李娟)
记者手记:
让传统孝道
焕发时代新光
张颖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带着岁月的温度悄然而至。这个承载着千年孝道文化的传统节日,正站在移风易俗的时代节点上,经历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寒衣节的起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先人的追思与敬意。在晋中,寒衣节曾有着浓重的烟火印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习俗逐渐显露出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弊端。大量焚烧纸钱、纸衣,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在部分祭祀场所,纸灰飞扬、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
近年来,晋中各地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通过发布倡议书、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引导市民摒弃传统祭祀中的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社区和村委组织志愿者,在祭祀场所进行文明劝导,提醒市民注意防火安全,保持环境整洁。同时,我市各地还推广了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祀方式,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选择。文明祭祀,让孝道不再局限于形式上的供奉和祭祀,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恩与敬意。
寒衣节至思亲浓,移风易俗树新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摒弃传统陋习,让孝道文化以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