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1-18
驱车行驶在灵石县的山峦间,昔日“煤黑”的印记正被一片片蓬勃的绿色所覆盖。这绿,是山川的底色,更是产业转型迸发出的生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灵石,这一理念正通过一种被称为“乌金”的宝藏——腐植酸,进行着生动的基层实践。
11月11日,在山西科兴腐植酸有限公司的生产区,机器轰鸣,热气蒸腾。与传统高耗能印象不同,这里的关键环节用上了“智慧心”——全行业首家应用的MVR单效列管蒸发系统正悄然运转。
“这套系统大大降低了能耗,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灵石县腐植酸工业协会秘书长田云指着高效运转的设备介绍。这只是灵石县腐植酸产业以“降碳”牵引“增长”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公司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全流程智能化提档升级,不仅实现了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的佳绩,还积极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
曾经的资源依赖型路径,被科技赋能、节能降耗的新模式所取代,产业的“含绿量”切实转化为经济的“含金量”。
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共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位于两渡化工园区的灵石县腐植酸研发中心初具规模,即将投用。它承载着整个产业从“挖原料”到“卖技术”的跃升梦想。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基于腐植酸的特性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灵石弘昇有机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房俊生说,“我们同时在传统检测外增加了重金属检测,完全满足最新国标要求,可为全县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服务,并为种植户提供测土配肥服务。”这个由企业、行业共建的研发平台,将成为引领腐植酸产业由传统原材料加工向高科技产品制造转变的“核心引擎”,通过“减污”提升产品纯度,通过“扩绿”拓展应用领域,驱动整个产业链竞争力攀升。
理论的活力源于实践。今年8月,在王禹乡回祖村的有机旱作试验田里,滴灌带将融合了腐植酸的养料精准输送到玉米根系。
“我们利用高标准农田,进行了有机旱作农业试验。”回祖村党支部书记赵秀强蹲在田埂边,欣喜地拨弄着饱满的玉米穗,“我们利用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灌溉。你看这长势多好!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成功经验从几十亩推广到300亩,带着大家一起增收。”这片小小的试验田,直观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腐植酸改良了土壤,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为农业“扩绿”和农民“增收”开辟了现实路径。
2023年,“灵石腐植酸专业镇”被认定为首批市级专业镇。灵石县随即出台了扶持政策,让产业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县工信局副局长张宝汝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助推22户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发挥研发中心作用,推动产业向科技型转变;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力争2025年底产值达到15亿元。”
数据显示,目前灵石腐植酸产业已拥有22家生产企业、41项专利,从业人员2000余人。今年1至10月,产值达13亿元,同比增长21%。这组跃动的数字,是灵石县广大干部群众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火热实践的生动注脚。
从车间的节能改造,到实验室的技术攻坚,再到田野的丰收希望,灵石腐植酸产业的“绿色蝶变”之路越走越宽。在这条路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化为了企业升级的动力、科研攻关的方向和农民脸上的笑容。
记者 雷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