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让科学家精神照亮故乡山河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1-07

《何泽慧影记》捐赠仪式暨图书分享座谈会现场。 记者 曹伟 摄 

这是一场承载着敬意与传承的活动。11月5日,《何泽慧影记》捐赠仪式暨图书分享座谈会在何泽慧先生祖籍——灵石县两渡镇举办。

活动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晋中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灵石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灵石县委宣传部、灵石县三晋文化研究会承办,旨在缅怀何泽慧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与崇高品格,弘扬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阎文凯、副总编辑牟博,《何泽慧影记》责任编辑张家麟,《何泽慧影记》作者、中国方域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苏华,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焦团平,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三晋出版社原社长张继红,晋中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鹿建平,晋中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世芳等文化界与出版界专家,以及灵石县相关单位负责人、何氏宗亲代表共同出席了活动。

活动伊始,举行了庄重的图书捐赠仪式。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向灵石一中、灵石县图书馆、灵石县档案馆、两渡中学及两渡村村委会等捐赠书籍,为家乡的学子与民众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位科学巨匠的窗口,也为地方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资源。

《何泽慧影记》凝结着作者苏华多年的潜心研究。正如他在自序中所阐释,这部影记不同于传统“图传”或“画传”,而是“用研究史料的方法和还原历史场景的叙事做法,为读者感性地呈现出何先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和求学历程”。这部止笔于何泽慧发现原子铀核“四分裂”这一科学成就的影记,恰似一部聚焦其成长轨迹的青春传记。

《何泽慧影记》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科学的递代传染——何泽慧少年时的成长环境”,第二章为“‘立足常规,着眼新奇’——铺就从振华到清华的道路”,第三章为“教育原来在清华——爱与恨纠缠的四年”,第四章为“如愿以偿——山西资助留学德国;心存感念,回报山西”,第五章为“在柏林高工,感受科学咆哮裂变的时代”,第六章为“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博特,转向原子核物理研究”,第七章为“师从天才——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铀核四分裂”。关于这本书,关于这次活动,苏华表示,弘扬何先生的科学家精神与方法,正是他的创作初衷,也希望更多人能共同传播。

何泽慧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46年,她与大学同学钱三强在法国巴黎结婚,携手开启科学生涯。在随后的科研工作中,她与钱三强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这项重大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她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对于家乡,何泽慧先生有着深深的牵挂,曾于1997年和2002年两次回到故乡,并题词“热爱故乡 建设灵石”,为两渡镇政府题词“科技兴镇”。

在图书分享座谈会上,气氛热烈,情真意切。与会者的发言为大家勾勒出何泽慧先生丰满而崇高的形象——她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更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毕生奉献给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开拓者,她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

参加活动后,来自当地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何泽慧先生是国家的骄傲,更是家乡灵石的荣光,家乡人民将以先生为楷模,砥砺前行,推动科学家精神在故土更深扎根,为地方文化繁荣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进一步贡献。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