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翔宇
在潇河百里廊带与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交汇处,有一座占地1万余亩的现代农业园区。“90后”市政协委员、山西三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翔宇,在这里用四年时光书写着青春答卷——将昔日小土坡打造成数字化农业示范标杆,让科技之光照亮田间地头。
“所有故事都从这个观景台开始。”杜翔宇指向园区高处,非农业专业的他,用跨界思维把园区打造成“田园式公园”,取名“三合园青村农场”。“农场是根,青春活力是魂。”这是他对园区的定位。
2021年5月成立的三郝农科,如今已建成400余亩数字化产业园区,串联起周边13个实体庄园。“带动5000亩土地,辐射1万亩。”杜翔宇介绍,园区主打苹果、梨等果树种植,大棚里培育着草莓、西红柿,“理念就是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园区。”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杜翔宇也曾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每当看到枝头饱满的果实、田间作业的智能设备,想到周边乡亲增收的笑脸,他就重燃斗志。“吃透传统节令谚语,加上现代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他有自己的农业哲学。这份底气,来自科技赋能的硬实力。园区彻底颠覆了传统农业认知: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果园实现水肥一体化,“除了剪枝、套袋需要雇佣临时工外,100多亩果园一人就能管理。”杜翔宇说,温度调节等环节的便捷,让农业不再是“看天吃饭”。
在榆次区农产品展示体验中心,杜翔宇展示了核心科技——自主研发的农业数字平台。“这是园区的‘大脑’,可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土壤pH值等数据。”他点开手机操作界面,“水肥一体、补光杀虫、卷帘盖被,全自动化控制,还能随时查看大棚影像。”正是这套系统,让草莓、西红柿等作物的口感和产量实现双高。
人才难题,是杜翔宇面临的最大挑战。“刚来的时候,身边全是‘50后’‘60后’,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我更看重数据和科学方法,推进工作有阻力。”三年间,年轻人来了又走,“很多人不愿干农业。”为此,他精心打造园区环境,不仅吸引了游客,更留住了青年人才。
“青村合伙人”计划应运而生。“身后的烤肉区域,就是一帮年轻人在经营。”杜翔宇介绍,公司提供场地环境,不收取租金,按营业额提成,大部分收益归年轻人。“要让年轻人有奔头,才能留住他们一起建设园区。”
从2021年种下第一棵菜苗,到如今满园生机,杜翔宇用实践证明,青春的舞台不止在写字楼。今年,园区正申报AAA景区。“要做农文旅融合,让大家既能吃玩住宿,又能学习农业知识。”他忙着在园区点缀景观、新增项目,筹备工作有条不紊。
“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今年新增补为市政协委员,让杜翔宇的视角更广阔。他坦言,身份的转变让自己学会从社会层面思考问题,更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接下来要聚焦民生热点和发展难点,多调研多倾听,把一线声音转化为有温度、有分量的提案。”
智能温室的灯光点亮夜空时,既是现代农业的光芒,也是杜翔宇写给土地的“情书”。杜翔宇的规划清晰且坚定:深化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人投身现代农业。作为扎根乡土的创业者和履职为民的市政协委员,他将继续用青春汗水浇灌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