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10-30
李伟江
重阳前夕,笔者有幸参加了军旅书画家张全美先生“兵情墨韵·笔颂华章”墨迹展开展仪式。兵情淬墨书华卷,铁骨融毫颂国魂。张全美先生年近八旬,精神矍铄,这是他第三次举办个展。座谈会上,20余位老军人老艺术家侃侃而谈,鹤发童颜间精气神十足。此情此景,令人感佩,更引人深思:我们当如何重新审视老年群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他们绝非所谓的“负担”,而是蕴藏智慧、经验与精神力量的宝贵财富。
这财富,首先在于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张全美先生退休二十二载,从未搁下手中之笔,每日坚持研习书法诗文两三小时,22年累积近2万小时,以此倾注墨海耕耘,终使硕果累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热爱与追求中的定力,在当下这个容易浮躁的时代,尤为珍贵,树立了一个如何对抗时间流逝、实现自我价值的鲜活榜样。
这财富,更在于其“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传承与奉献。观张全美先生之书画,听座下老者畅谈,他们所展现的,远不止个人的艺术造诣。笔走龙蛇间,是书法艺术的千年文脉在延续;侃侃而谈中,是峥嵘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在闪光。他们以银发之年,依然活跃在文化传承的一线,将毕生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他们是“活的历史”,是“行走的文库”,以其丰富的经验、深邃的洞察和沉稳的品格,持续为社会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彰显了老年群体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龄绝非划界的分水岭,心灵的追求与精神的活力可以超越岁月的年轮。让我们摒弃将老年人视为被动受助者的观念,转而用尊崇与学习的眼光,去珍视、去挖掘、去激活这座“银发财富”的宝库。让他们的人生智慧、专业技艺和精神力量,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也激励着人们思考:人,究竟应当怎样有意义地度过一生。这,或许是对重阳敬老文化最深沉的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