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北京新学道晋中书院荣膺第三届曾仕强教育奖

薪火相传国学韵 三晋杏坛绽芳华

山西唯一获奖单位 斩获十万元专项奖金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10-24

日前,由中国孔子基金会设立的第三届曾仕强教育奖评选尘埃落定。历经多轮严苛遴选,全国21个省份50余所参评学校激烈角逐,最终10所学校脱颖而出。北京新学道晋中书院凭借深厚的国学教育积淀与卓越实践,成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并斩获十万元专项奖金。

作为专注表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效的权威奖项,曾仕强教育奖以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创新、区域引领等六大维度为评选核心标尺。其准入门槛较高:要求申报学校需连续5年深耕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成效卓著;需在省市级教育研讨中分享实践经验,发挥示范作用;且相关成果需获国家级或省级媒体专题报道,近3年更需取得突破性实验成果。

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是由教育专家梁勇和郝少林投资创办,成立于2011年,2012年在北京办学。该集团根系北京、辐射全国,麾下30余所校区星罗棋布。北京新学道晋中书院作为该集团旗舰校,始终以“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为办学愿景,锚定“教师幸福、孩子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核心目标,以“明德至善,知行合一;爱与责任,追求与梦想”为校训砥砺前行。该校以“应试教育的变革者、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为自我定位,致力于打造教育、文化、精神三大高地,培养兼具身心健康、自主能力、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终身发展筑牢根基。

在传统文化育人领域,北京新学道晋中书院以国学经典、武术体能、人文礼仪为三大支点,构建起以“学习力”为核心的全人育人体系,其特色实践可概括为六大亮点——

课程建设采用“实”字打底,实现系统化落地。该校按学段制定实施方案,将经典诵读、传统武术、非遗传承等转化为具体课程,编制十二册国学教材,形成“教学—实践—展示”的闭环链路,让传统文化从“软性渗透”变为“硬性落地”。

课程设置以“精”字为要,标准化推进。北京新学道晋中书院建校之初便确立传统文化特色战略,由校领导牵头研发科学化课程标准,使文化教学与渗透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育人过程可落地、可监控、可追溯。

内容载体“活”字赋能,立体化呈现。该校融合国学、武术、书法、戏曲等多元内容,通过课堂、社团、展览等多渠道搭建“学—做—展”模式,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创新形式,消解传统文化的艰深感,让学习过程生动立体。

实践延伸“合”字聚力,家校社联动。该校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依托家长文化社团开展亲子教育,联合社区建立实践基地,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链条。

内涵挖掘“德”字引领,主题化浸润。该校以“孝文化”为月度核心主题,联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通过行为规范、言行引导与考核评价相结合,让孝道文化成为校园风气的精神内核。

品牌打造“特”字立标,标杆化示范。在三晋大地上,该校将传统文化育人打造成特色品牌,成为区域内辨识度高、影响力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标杆,为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梁勇表示,经典启蒙的国学教育在新学道“学习力”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塑造;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熏陶;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绽放。人的成长,尤其是在“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阶段靠什么?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新学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诵读经典,且定时定量。经典诵读篇目每学期累计至少1万字。除了每天诵读《弟子规》并有选择地践行外,学生要用8年时间熟读很多传统文化经典,为学生积淀深厚的国学底蕴。经典熏习不仅能实现最好的语言文字积累,从而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滋养学生心灵,还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启迪智慧、开启灵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记者 路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