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时间:2025-08-28
长治市潞城区王庄村百亩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穴播谷子(傲霜谷)现场。
讲述人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 李瑞珍
以前去村里,总能看到路旁的电线上挂着破损的地膜,随风飘啊飘。对农民和庄稼地来说,这些“白色污染”简直是个甩不掉的噩梦——埋土里烂不了,想捡也捡不干净,每年翻地播种,碎膜片都在,还爱缠在农机上,特别烦人。
更糟心的是,以前的地膜30天左右就开始裂开碎掉。庄稼苗还没长起来呢,地膜一破,杂草就疯长,跟苗抢水抢肥,严重拉低产量。农民没办法,只能一遍遍除草,喷各种除草剂,结果又造成二次污染……
用地膜能增产,本是好事,可农民对它真是又爱又恨。
怎么能让地膜完全降解,更耐用、更薄,还不给农民增加负担?面对这个看似很矛盾、很割裂的目标,从2018年开始,我们团队决定在原来渗水地膜的基础上,研发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在实验室里,我们一点点调试配方,在车间生产地膜,然后再到田里试验,如此循环往复,失败是家常便饭,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从0.01毫米到0.008、0.007、0.006毫米,目前我们研发的地膜是国内最薄的,而且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直角撕裂、拉伸负荷等关键指标,从不达国标到远超国标,耐厚期从30天、60天一路突破到200天;一年内就能自然降解95%以上,不用费劲回收,土壤里的微生物就能把它们“吃”得干干净净!
现在,农民用新地膜,每亩能省40%成本,而且杂草根本长不起来,不用打除草剂、杀虫药,绿色又安全。新地膜在抑杂草的同时还保水、防霜,让旱地庄稼也能稳产高产。前不久,使用了我们新地膜的山阴县合盛堡乡东双山村百亩冬小麦,经专家组测产,每亩达2.3万穴,亩产超千斤。更让人兴奋的是,同一块地第二天就复播种上了谷子,雁门关外首次实现“一年两熟”!
2021年,科技部成立特派团,2022年由我担任团长,带领全国100多位专家,在山西、陕西、河北等8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截至2024年底,已推广40万亩,帮农民增收4亿元!这张薄薄的地膜,让土地焕发了新的生产力,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