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15
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插上数字化翅膀,释放出“智造”新动能;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不断夯实……干劲十足的祁县,“新”意盎然。上半年,祁县经济交出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该县80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215.1万元,同比增长1.7%。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祁县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在山西恒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全自动激光切割下料作业,原先需要用8个小时才能切割完成的18毫米厚的钢板,现在仅用2个小时就能完成,既节省了人工,效率较之前也提高了3倍,材料利用率高达95%。据介绍,传统工艺可以切割到每分钟两千毫米,现在基本上可以切割到每分钟八千毫米。从单一彩钢瓦生产起步,该公司已实现向钢结构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产品体系覆盖绿色建材聚氨酯组合板、桁架楼承板、桥梁、工业厂房定制钢构等领域,并先后参与了中国能源广东火电—常乐电厂100万组工程、太原武宿机场新建T3公务机楼维修库等项目,业务辐射东南亚、中东等13个国家和地区,已达到年产钢结构6万吨及120万平方米围护板的能力。
智能化浪潮同样席卷着祁县玻璃器皿行业。山西东玉玻璃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全自动焊接拉伸一体成型的红酒杯生产线,实现了自动接料、焊接拉伸,这套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设备,能以每分钟30支的速度稳定产出,单日产量高达4万支。从人围着火炉转到数据驱动设备跑,从依赖老师傅手感到追求参数的极致精准,这正是祁县玻璃器皿行业孕育新机的关键所在。目前,祁县拥有18条自动化生产线,其中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持续领跑玻璃器皿自动化,且拥有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能力,为县域玻璃器皿转型提供技术支持;祁县喜福来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破解了高硼硅玻璃机制难题,多次填补山西省高硼硅机制领域空白;山西宏艺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5G+”技术,实现了玻璃生产可视化、可控化,助推产品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如“老树开花”,在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的催生下不断萌出新芽。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六曲香分公司作为祁县白酒企业代表,酿酒生产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员工在电脑前就可实时监控车间内机器运转情况和数字参数,生产指令由平台自动下达到每一台设备,全流程在线管控,无人叉车、无人升降机等也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大曲自动化培养不仅节约了约75%的人力,还实现单位面积产能提升75%。稳定的微生物环境保证了微生物品质,进而确保了原酒风味的一致性与独特性,真正建立起白酒行业提出的“风味导向”工艺模型,实现智能酿酒。
近年来,祁县县委、县政府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牵引,不断扩展优势产业。玻璃器皿产业以培育省级重点专业镇为契机,玻璃生产企业、深加工企业有序增长,企业抱团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碳素制品行业由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新材料产业园,实现了碳素企业物理整合,强化了园内企业合作,打破了重复投资的壁垒,行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升,同时主动融入省级重点产业园培育,山西丹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宇通碳素有限公司成为省级碳基新材料链核企业;食品加工行业积极对标省市“消费品特色园区”,深化推进食品加工产业产销对接,拓展省内、省外和国外三大市场,促进食品饮品产业品牌化发展,逐步将祁县打造成山西省最大的食品工业知名品牌集聚区。
同时,祁县各级各部门主动服务、创新求变。通过实施政策上门服务,鼓励企业推动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帮助企业通过最新的省市惠企政策得到资金奖补,提升企业创新投资的积极性。强化重点项目帮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在建项目尽早达产达效,带动工业经济有序增长。强化企业人才储备,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实现成果转换、实习就业双向奔赴。
“下一步,我们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将聚焦地方特点,强化玻璃器皿专业镇牵引作用,认真开展好产学研工作,引进高校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提升全县玻璃制造和文创的融合,提升产品价值;鼓励和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祁县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彭建军如是说。
记者 路丽华 通讯员 许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