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11
“孩子还没出生,国家先给‘奶粉钱’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迈向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步。它既承载着国家对育儿家庭的关怀,也寄托着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期望。
政策解读:
“真金白银” 为家庭减负
生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幸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既是提升家庭生育意愿的当然之举,也是释放生育潜能、改善人口结构的必由之路。
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育儿补贴怎么领?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者其他监护人。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可以通过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的育儿补贴申领专区申领;也可以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服务平台申领。同时,育儿补贴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线上申领的群众,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申领育儿补贴。
申领材料方面,由于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数据比对审核。申领时只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即可申领。(李娟)
市民热议:
惠民暖心 减负又安心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公共政策,涉及千家万户。《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后,引发了市民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表示,育儿补贴制度的出台是一项积极举措,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能减轻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政策一发布,我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我身边好多朋友可以领到补贴,我们在一块讨论都非常高兴。”市民李女士说,“我家宝宝快6个月了,每月买奶粉、尿片要花费上千元,现在每月能领300元补贴,相当于省下了一罐奶粉钱,确实能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和李女士一样,许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在“对号入座”,盘算着如何用好这笔补贴。
市民连先生得知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后,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喜讯:“孩子一出生就能‘领工资’啦!”他说:“这项补贴能缓解我们一部分经济压力,比如说买一些小孩的生活用品、玩具。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生育,让我看到了对生育家庭实实在在的支持。”
此外,育儿补贴制度的出台也增强了部分家庭的再生育信心。育有一个孩子的市民王先生说:“现在生宝宝都‘自带口粮’,政策支持让我们生二胎更有底气。我和爱人计划要二胎,既响应国家号召,也能给孩子多个伴。”(张凯鹏)
晋中作为:
政策发力 生育更友好
13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11个县(区、市)全部建成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解决群众的育儿难题,重塑新型婚育观。
为减轻多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市从教育、住房、医保等多个方面出台生育支持措施。落实多孩子女同校就读政策;对生育二、三孩家庭按双缴存计算最高贷款额度,并在此基础上再上浮20%,对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额度提高20%;将13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按照一定标准发放补贴。
在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方面,我市11个县(区、市)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全面完成了2024年度普惠托育补贴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每千人口托位数3.8的目标任务;联合市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的通知》。
在人口数据监测方面实现全覆盖。目前,我市构建起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无缝衔接、有机协调的人口监测网络,将辖区内所有国家、省、市三级人口监测点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如今,晋中正在以创新实践亮出生育支持“组合拳”,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张颖)
记者手记:
生育托举 为发展蓄能
史俊杰
在人口形势变化的当下,我国适时推出“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这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着眼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实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首先在经济层面直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为家庭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其次在社会层面,倡导重视家庭建设、尊重生育价值的导向,将不断凝聚社会共识,为迈向生育友好型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从长远来看,更是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举措。在晋中,关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同样有着深刻洞察,政策也已超越了单纯的“发钱”,早些时候便多维度形成了支持网络,比如通过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上浮20%、托幼费抵税等减轻负担,通过建设“妈咪小屋”实现97.5%公共场所覆盖消除母乳喂养尴尬,通过公办托育机构全覆盖解决幼儿的托位难等,这些实践均获得广泛好评,不少家庭生育意愿有所提升,成为我市缓解群众生育焦虑的有益尝试。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国以“真金白银”为生育减负的政策,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群众关切的民生之举。期待这项政策落地生根,形成“愿意生、生得出、生得起、养得好”的良性循环,让生育成为家庭幸福与国家发展的共赢之路。
策划 路丽华 统筹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