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杨珊珊:

乡音里的传承 文化中的守望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11

杨珊珊(中)

在祁县这片浸润着晋商文化血脉的热土上,晋中市“同心圆”宣讲团宣讲员、祁县文化馆馆长杨珊珊带领团队,八年如一日深情守护,将宣讲台化作连接古今的纽带,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他们的足迹从晋商大院到乡村戏台,以鲜活乡音唤醒沉睡的文化,让其奔涌流淌、生生不息。

让文化带着泥土的芬芳生长

“宣讲不是照本宣科,要让家乡文化住进群众心里。”杨珊珊把这句话刻进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为了让晋商精神从书本走进生活,她请来文化志愿者与非遗传承人围坐畅谈,在剪纸的咔嚓声、秧歌的老调里,把尘封的故事酿成带着麦香的乡音俚语。

文化馆成了孕育文化情怀的沃土,晋商票号的经营智慧在专题讲座里活起来,老艺人握着学员的手教剪纸,古曲牌在年轻人的哼唱中换了新韵。当学员剪出第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当新编秧歌在广场上传唱,传统文化完成了从“敬而远之”到“引以为傲”的温柔转身。

让文化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哪里有群众,宣讲台就搭到哪里。”杨珊珊始终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面对乡村老人与留守儿童的文化传播弱势群体,她带领“文艺轻骑兵”宣讲团,把讲台搬到祠堂的槐树下、学校的操场上、乡村的广场中,用文艺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乡野沃土。

为了让老人们欣然接受,她邀请祁太秧歌传承人,将时政要闻谱入悠扬古调;为点燃孩子们的兴趣,她带领非遗大师走进校园,让同学们在粉墨扮相间触摸家乡历史的温热脉动。她推动免费开放培训,在各个乡镇设立教学点,祁太秧歌的唱腔、剪纸的巧艺,皆化作村民手中可亲可感的“致富经”与“传家宝”。那些曾沉寂的角落,如今常有歌声与欢笑——文化如春雨,悄悄滋润着乡土里的精神根系。

让文化火种照亮传承之路

八载春秋宣讲路,杨珊珊累计开展活动400余场,为基层培育宣讲生力军200余名,惠及群众超5000人(次)。她的宣讲与培训,播撒的远不止专业知识,更是燎原的文化自信火种。

在她的感召下,祁县涌现出十余支民间文艺宣讲队伍,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经由培训的阶梯,从沉默的旁观者成为文化传承的“燃灯者”与“接力者”。“人人讲文化、人人传文化”的图景,正在昭馀古城徐徐铺展。

当被问及坚守的回报时,杨珊珊欣慰地说:“老人听完宣讲后露出笑容、孩子眼里闪着对家乡的热爱、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这些就是最珍贵的回报。”如今,这位晋商故里的文化点灯人,依然怀揣那份最初的赤诚,行走在悠长的传承之路上。她的声音如春风过耳、她的步履坚定如初,因为她深知,守护这无形的精神家园,正是守护我们灵魂深处永恒的故乡。

统筹: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