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08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7日,立秋节气如约而至。立秋是由夏入秋的转折点。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们需遵循秋季养生之道,方可达到强身健体、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阳收阴长 孕育成熟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自然时序的转折点,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与民俗信仰的文化符号。
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当北斗七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35°时,自然界完成从“阳盛”到“阴长”的蜕变,万物由繁茂生长转向成熟收敛。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到了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算出暑。所以立秋后,天气仍然会很炎热。
立秋后,随着暑热的下沉和收敛,自然万物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收获。人们常以贴秋膘、啃秋、晒秋、祭土地神等习俗来适应季节变化和庆祝丰收。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日称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那时人们的日子不富裕,加之酷暑使人茶饭不思,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变瘦,于是就有了“贴秋膘”一说。
在我国不少地方还流行“啃秋”,人们会在立秋日吃瓜,表达“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愿望,意在借瓜果祛除暑日积蓄在体内的暑气。民间还有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腹泻之说。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张颖)
早睡早起 收敛内养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紧密相连,节气变化会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因此,在立秋时节进行科学养生,能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身心健康。
晋中市中医院医生张鹏飞提醒,立秋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在这个时期,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所以,立秋养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调补。
在起居方面,立秋后宜早睡早起。张鹏飞介绍,早睡可聚敛阳气,早起能舒展肺气。一般来说,立秋过后,晚上10时入睡、早晨6时起床较为适宜。
秋应于肺,在志为忧,精神调养不容忽视。立秋后,秋风起、秋叶落,人们在秋季容易情绪抑郁,产生悲秋之感。张鹏飞表示,此时需要调节心境,做到淡泊宁远、神志安宁、收神敛气。此时节,还可以多晒太阳、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以此陶冶情操。
安神养气是立秋精神调养的关键。张鹏飞表示,秋季要保持内心宁静,避免悲忧伤感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可通过静坐、闭目养神等方式调节气息、静心凝神,使身心达到平和的状态。
立秋养生是基于中医理论中“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张鹏飞介绍:“立秋时节进行养生,不仅有助于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还能有效预防秋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武玲芳)
润燥养肺 少辛增酸
秋已立,暑难消。立秋后,秋天拉开序幕,但暑湿之气仍在,有“秋老虎”之称,许多人延续着盛夏时节的习惯,对瓜果、冷饮不知节制。对此,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师郭丽娜提醒,立秋后阳气渐收,饮食不可一味贪凉,应以温润滋补、易于消化为主。
“瓜类多属寒凉,立秋后继续食用易助长湿邪、损伤脾阳,出现腹胀、腹泻、反酸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秋季应减少冰镇饮料、生冷瓜果的摄入,多食用赤小豆、山药、冬瓜、芡实、薏米等食物健脾祛湿,帮助身体平稳度过季节交替。”郭丽娜表示,立秋应适当多吃营养丰富、有助于消化的食物,烹饪方式宜以炖、煮、蒸为主,既保留营养又易于消化。
秋季燥气当令,容易伤津耗气,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郭丽娜建议,在饮食方面,应加强养阴润肺,推荐多食银耳、百合、山药、莲子、梨等滋阴润肺之品。银耳百合羹可润肺止咳,山药粥能健脾益肺,雪梨炖冰糖缓解秋燥效果显著。
此外,立秋后气候由湿热转为燥热,饮食宜遵循“少辛增酸”原则。辛味食物具有发散作用,易耗气伤阴;而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生津润燥。郭丽娜建议,可适当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李娟)
适当运动 科学健身
炎夏渐去,立秋时节悄然来临。许多人想趁着这一宜人时节,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活力。晋中市中医院医生杨慧提醒广大运动爱好者,运动热情值得肯定,但要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造成过度劳累甚至引发伤病。
杨慧表示,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跑步无疑是最为大众所熟知和参与的。只需换上跑鞋,便可随时随地开启跑步之旅。然而,跑步带来的损伤也日益增多。其中,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膝关节包含韧带、半月板等多个具体结构,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承担着承重、缓冲和稳定的功能。对于一些体重超标的人群,常常会将跑步作为减肥的首选运动,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超重本身就会给膝关节带来较大负荷,而长时间跑步,膝关节需反复缓冲踩踏地面产生的冲击,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负担,增加膝盖损伤的风险。
杨慧建议,超重人群应尽量避免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对膝盖冲击较大的运动。不妨先从游泳、骑车等有氧锻炼开始,同时结合适当的饮食控制,逐步减轻体重。如此一来,既能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降低膝盖损伤的概率,让运动真正为健康生活助力。
(张凯鹏)
策划:路丽华
统筹: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