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07
近日,在市城区主要道路旁,一辆辆黄色应急救援车整齐停放,车身上“应急救援”的红色字样格外醒目,几名身着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正俯身检查车载泵机,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汛情。随着“七下八上”主汛期到来,我市短时强降水频发,城市内涝防治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关键环节。市城市管理局以“防内涝、保通畅”为核心目标,用一系列硬核举措织密城市防汛安全网,让这座城市在持续降雨的考验下,始终保持血脉畅通、运转有序。
强化值守筑防线。市城市管理局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与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针对市城区易积水点,统筹调配交警、城管、应急及消防等应急救援力量,协调应急抽排设备21辆,确保值班工作无死角。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预警信息“叫应—反馈”闭环机制,一旦接到预警信息,立即通过短信、电话、微信群等多种方式通知基层责任人,并要求其在30分钟内确认响应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精准管控消涝点。严格落实“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要求,市城市管理局近期对全市排水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清淤疏浚16公里,并动态管理易积水点台账,确保雨水“收得进、排得出”。针对短期难以彻底整治的易积水区域,该局制定了差异化应急预案,细化防涝防淹技术措施,设置警示标识。对于城市下凹式立交桥、铁路涵洞等关键部位,严格定人定岗,落实“一点一策”,配备了移动泵车等应急设备,并制定了系统化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巡线力度,并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有机结合,实现积水点“发现—派单—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隐患处置的响应速度大大提升。
强化联动促成效。针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天气特点,市城市管理局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构建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能及时根据天气预报与雨情汛情变化信息,精准发布城市内涝预警。深化与交警部门的协同合作,明确当易积水点积水深度达到20厘米时,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迅速联系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控。此外,该局还积极协调市应急管理局、消防支队等单位,统筹调配应急力量,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支援。通过建强应急联动机制,实现了汛情、险情、指令的实时共享,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
在市城市管理局及各联动单位协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市城区未发生因内涝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保障持续稳定在线。
“城市内涝防治不仅是守护群众脚下的平安路,更是筑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汛工作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既立足当下守牢安全底线,更着眼长远完善治理体系,让每一条城市脉络都成为守护民生的坚固防线。”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张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