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名字里的信仰 ——访抗战老兵赵志全(赵四小)

来源:阳泉日报时间:2025-08-06

图片来源于李若冰《致敬·老兵》

太行山,是一座不朽的抗日丰碑。

岁月流转,每当回忆起峥嵘岁月,抗战老兵的讲述总带着百般感情——或激昂、或低语,有时微笑、有时落泪。他们的故事,是最真实、最动人的民族记忆。

1925年,赵四小出生于太行山深处的榆社县箕城镇。1942年,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赵四小怀着满腔热血与救国宏志,加入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初入部队,赵四小被编入太行军区三分区九团九连,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凭借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他逐步成长为连通讯员。

赵四小所在的九团,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中成绩斐然,在抗战史册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一边深入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凝聚抗日力量;一边紧握钢枪,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钟声敲响,赵四小被编入537团,投入解放全中国的洪流。他参加了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秦岭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在赵四小的记忆里,太原战役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537团和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历经多个艰难阶段。面对敌人疯狂的反攻和猛烈的炮火,战士们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全歼守敌、解放太原立下了不朽战功。战役结束后,赵四小因表现英勇获部队表彰嘉奖,并荣获太原解放纪念章。

他常常念叨战友车元路。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面对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疯狂的抵抗、密集的火力网,车元路老连长带领战友们奋勇向前,成为赵四小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和楷模。

解放战争胜利后,连指导员张子明把赵四小叫到连部,脸上带着温和又欣慰的笑容说:“赵四小啊,经连部表决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担任副连长。不过,你以前叫‘四小’没什么,可现在还叫这个名字就不太合适啦。”

赵四小挠了挠头,有些腼腆又满是信任地说:“指导员,你是文化人,就给俺起个名字吧!”

张子明略作思考说:“就叫‘志全’吧!志在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志全!好!”赵四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从今以后,俺就叫赵志全。”

1951年3月,赵志全带队随大部队从安东(今丹东)出发,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赵志全回忆说:“战士们没有丝毫畏惧,满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忠诚,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刚奔赴前线,他们就接到纵深穿插仁仑里的任务,而进攻的路上有一座必须攻克的九陵山。

夜色如墨。537团在92.6高地附近与敌人短兵相接,经过一番惨烈拼杀,成功攻占高地,却随即遭到敌人疯狂空袭,电台瞬间被炸毁,无线通信彻底中断,他们没能及时收到撤出战斗的命令。很快,敌人约5个团的兵力从九陵山主峰和东、南两侧如潮水般发起猛烈冲击。

在这场残酷至极的战斗中,老连长车元路牺牲在赵志全面前,牺牲前只留下一句“一定要守住阵地”。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顽强坚守直至收到撤退的命令。

1952年的文登川战斗中,赵志全为抢救战友而受伤,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评定为革命伤残军人。他的身上,多处留下了战争的痕迹,那是他英勇无畏的勋章。

采访分别之际,老人情绪十分激动,眼中闪烁着矍铄的光芒,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声音略带沙哑,歌声却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