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昔阳

溯源历史脉络 守护文化根脉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06

在昔阳县的街巷深处,一座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静静矗立——崇教寺。近年来,随着系统性文物保护工程的推进,这座融合多朝代建筑特色的佛教遗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科学的保护实践引发关注。

崇教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之后的元、明、清各代不断修缮,是县域内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昔阳县县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建筑群,崇教寺的文物价值体现在多元遗存的完整性上。寺院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分布前殿、大殿及东西配殿,整体布局严谨,尽显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势。建筑梁架结构既保留了早期建筑的古朴特征,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技术创新,被古建筑专家称为“晋东地区木构建筑演变的活标本”。

“崇教寺是咱们昔阳县最早公布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四座殿组成,分别是前殿、大殿、东配殿和西配殿。从外观看是一组建筑,因为四个殿的梁架、斗拱和屋顶连为一体,从天空看是回字形院落,中间是天井式院落。这种结构在南方的民居建筑中偶有发现,但是在宗教建筑中,这是独一无二的。”昔阳县文物所所长王殿梁说。

由于年代久远,崇教寺长期面临自然侵蚀与人为影响的双重挑战。为守护这份珍贵遗产,昔阳县启动系统性保护工程,对崇教寺展开整体修缮,组织专业团队对风化剥落的墙体进行分层填补加固,对承重梁柱逐一检测,通过木构件局部修补加固等方式化解隐患。此外,工程还将同步完善消防、安防系统,整治周边环境,为文物建筑构建“立体保护网”。

近年来,昔阳县文物部门秉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对整个寺院进行保护修缮,修补风化墙体、加固梁柱结构、修复受损构件。通过设立保护标识、安排专人值守等方式,筑牢文物安全防线。随着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这座古刹正以崭新的姿态承载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使命,让地域文明在守护中生生不息。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