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8
今年暑期,晋中研学游持续火爆,热度不减。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中,“旅游+教育”已经成为文旅产业的新业态,也是其新的增长点,学生喜欢,家长青睐,而到人文荟萃的晋中大地,更是成为众多研学团队的必然选项。
研学之旅:增强文化自信
近年来,晋中市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精美的历史遗存、丰富的自然景观,逐渐成为全国游学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2024年,随着“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全方位塑造,各级相关部门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研学服务,“晋商故里”正以多元化的文旅品牌设计和沉浸式体验,吸引青少年群体和各类研学游参与者纷至沓来。
以文化铸魂,以文旅强市。深厚的文旅资源是晋中的“金字招牌”、魅力所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探索晋中、寻脉晋中,是各地研学团队寻求文化自信的一个支点。带学子们沿着文化历史的脉络一路而行,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认知、文明视角,可以将文化自信深深耕种在年轻学子内心深处。“老家山西”研学文化交流公司负责人乔琰表示,在带团研学中,深深爱上晋中这片厚土,自身也颇受滋养。“在晋中,我们能感受到祖先的脉动,更能追溯到民族文化的根源。”
晋商之脉:感悟文化传承
晋中是晋商文化发源地,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和晋商大院。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这些标志性景点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晋商诚信、开拓精神的深刻内涵。各种研学团队正不断丰富晋商文化的研学体验。7月初,来自深圳的“蓉我说”研学团队,借助“日昇昌票号”等金融遗产,开发了“票号密码”等课程,学生现场即兴表演话剧,化身“小掌柜”体验古代账房管理。“晋中以及山西文脉深厚,在这里可以找到我们的文明之根,每年回到晋中组织研学,更能让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情谊。”“蓉我说”研学团队创始人赵蓉表示。北京“行吧学吧”研学团队多次组织晋中民俗文化研学五日游,目的是探访古城历史,领略晋商文化,学习晋商民俗技艺。其研学口号为:邂逅千年的时光,遇见“绝版”的历史遗存。来自天津的研学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与景点合作,把课程设置的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比如孩子们在祁县乔家大院开展商业模拟游戏,从中理解了晋商诚信经营、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
寻脉晋中,古代民居建筑、雕塑等艺术不可不提,它们是晋中文旅资源的又一瑰宝。来自大同的摄影名家马利平数次组团来晋中研学,他认为,晋中民居建造规制和建筑艺术更加精美大气,更具历史文化底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认知。如今,不仅青少年,还有许多成年人、文化学者也加入到研学队伍中。
政策之力:赋能深度研学
在研学游热潮之下,晋中市有关部门抓住机遇、创新模式,以“文旅+教育”赋能深度研学。2024年,晋中市教育部门联合文旅部门,确定了山西农业大学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等39个候选单位为第四批“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了晋中研学游的牵动效应。2025年,晋中市进一步推动商文旅融合,把研学游列入重要项目予以支持。
去年以来,来自省内外的研学团队,与晋中研学基地进行深度合作,取得了众多研学成果。有团队与平遥古城开设“世界遗产守护者”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古城墙修缮调研,撰写保护古城的论文。在自然生态与科学探索方面,依托太岳山、红崖峡谷等自然资源,多个研学团队推出地质科考、生态保护主题研学。榆次乌金山森林公园则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化的自然生态,引起研学团队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
一些基地开始尝试利用VR技术还原古代人文场景,增强历史代入感。去年,祁县刘家堡王维水墨小镇以全新思维制作的“祁县王维城市数字人”入选“山西文旅数字化应用创新案例”,让静态的名人文化、晋商文化等文化遗产生动呈现,开启创造性传承的有益尝试。同年,该小镇入选晋中市研学游学基地名录,他们联合周边村落,推出各种主题研学路线,仅去年就接待研学学生1.3万余名,促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从古城墙下的历史回响,到太行山间的红色足迹,晋中正以“活态文化”与“生态课堂”重新定义研学旅行。这座千年之城,成为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触摸文明脉动、感喟壮美山河、培养家国情怀的精神高地。随着“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品牌的持续叫响,宝藏晋中定能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本报记者 李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