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7-21
和顺县青城镇百备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也是一个脱贫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村容村貌为底色、乡风文明为灵魂、基层治理为根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定好向、选好路,做强产业固根基。百备村将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引擎,在种植业方面,村“两委”经过实地走访学习,对分散的大棚资源进行整合,放大集聚效应。他们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对土壤、气候进行全方位勘测,依据科学数据对蔬菜大棚的选址布局、品种选育及技术推广进行整体规划,推动百备村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达到69亩,其中西红柿作为主打品种,年产量达70万公斤。为拓宽销路,村里成立了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积极对接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并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展销会等多种形式,让百备西红柿声名远扬,价格稳中有升,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养殖业上,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利用政策扶持资金,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地,完善通风系统、防疫隔离区等配套设施;合作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引进优质牛种、采购饲料,定期邀请畜牧专家举办养殖技术讲座;农户则利用自家劳动力与场地,精心饲养。通过三方紧密协作,形成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在种植、养殖的双向发力下,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万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村庄人气渐旺。
牵好头、分好工,做美生态添活力。为彻底扭转脏乱差的局面,重塑村容村貌,百备村精心制定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计划,按照“村委牵头、党员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全面打响环境整治攻坚战。村“两委”成员分组包片,负责统筹协调各片区的整治工作,从垃圾清理、设备调配到人员分工,均安排得井井有条;党员们以身作则,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垃圾,主动承担公共区域卫生清扫任务,成为村民身边的榜样;通过大喇叭广播、微信群通知、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庄的大街小巷、交通干道、生活生产区得到全方位集中整治,面貌焕然一新,绿化率提升至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民们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定好规、评好星,做优乡风铸灵魂。百备村充分利用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让党的声音传遍村庄每一个角落。通过举办文化讲座、道德讲堂等活动,培育主流价值,引导村民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激发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积极开展“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尚”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村民大会、文艺演出等契机,向村民宣传厚养薄葬、简办红白喜事的理念。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规范婚丧嫁娶流程与标准,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乡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将环境卫生整治列为“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的评比标准,涵盖庭院整洁、垃圾分类、邻里互助等多个方面,每月定期组织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农户授予星级文明户称号,张贴荣誉标识,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营造出“比学赶超树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联好户、解好难,做强治理聚民心。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百备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重点依托农村党建网格化工作,按三级网格体系,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配备网格员、微网格员,深入开展进农户、进田间、进企业、巡查安全隐患与矛盾纠纷“三进一巡”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围绕农村法治、国家政策、生活知识等内容,通过上门讲解、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及时了解村民需求,解决邻里纠纷,为村民办实事,促进村庄和谐稳定,村民的安全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
履好职、增好收,做好衔接促长效。百备村坚持实干为要,以推动脱贫村民增收为目标,建立“清单化”工作制度,详细梳理村“两委”、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的任务清单和职责清单。其中,村“两委”负责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大事;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项目实施、帮扶困难村民;驻村工作队利用资源优势,对接外部帮扶力量,引进项目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户稳定增收。特别是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每月定期入户走访,精准测算村民收入,细致进行风险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实现“零遗漏、无死角、全覆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坚实防线。
下一步,百备村将继续“深耕细作”,优化发展路径,全面奏响强村富民幸福曲。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