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峰、路璐一家三口
在晋中市第五批援疆队伍中,有一个家庭团队:赵国峰、路璐夫妻和他们6岁的儿子。援疆路上,留下了赵国峰一家三口无数温暖而坚定的足迹,他们的故事,如同戈壁滩上的胡杨,坚韧而充满希望。
2023年夏天,赵国峰的援疆申请获批。面对母亲的白发与儿子稚嫩的脸庞,这份离别多了几分不舍。然而,赵国峰深知边疆需要更多建设者,妻子路璐也坚定地支持:“胡杨生而千年,总要有人去浇灌沙漠。我和孩子陪你一起去!”次年正月,怀揣着全家援疆的心愿,赵国峰一家三口毅然踏上西行之路。儿子趴在舷窗边凝视白云,路璐望着渐远的汾河水,在日记本上写下:“教育者的根,当扎在需要光的地方。”这一刻,他们与边疆的故事正式开启。
来到红旗农场,赵国峰担任红旗农场党建办副主任、六连党总支第一书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他十分注重学习和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积极撰写纪检监察工作调研报告,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他认真做好衔接,深入了解农场纪检监察工作现状,梳理问题线索,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全力督促巡察整改,确保问题按时销号;积极开展案件查办,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走进田间地头,谋划连队发展蓝图,关注职工群众利益,确保粮食安全。此外,作为援疆工作队监审小组组长,赵国峰认真抓好干部人才监督,组织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两地交流交融。
与此同时,路璐在工作岗位上同样发光发热。她作为左权第二中学校的一名教师,到红旗农场后承担起英语教学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交融与知识传递之中。初春的清晨,霜还未化尽,她就已经开始为不同基础的学生精心准备分层教案,将哈萨克文化深度融入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她主动学习哈萨克族日常用语,课间和学生们一起跳黑走马,节日时走访学生家庭。在她的课堂上,黑板上贴满手绘的“草原单词卡”,枯燥的语法变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单词记忆化作趣味十足的闯关游戏。学生们的英语课本上画满“单词过关小标记”,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她用爱与智慧,点亮了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收获了学生们满满的爱。她的抽屉里珍藏着学生们送的礼物:毕业典礼贺卡、胡杨木书签、无花果和奶疙瘩……每一份礼物,都是师生情谊的见证。
他们6岁的儿子也在茁壮成长,曾经内向的城市男孩,如今能用简单的哈萨克语和同学交流,成了班里的“小翻译”,还结识了各民族的好朋友,被大家称为“最小的援疆干部”。在与牧区孩子追逐的身影里,在与同学分享糖果的笑容中,他展现出了比天山雪水更纯净的希望。
赵国峰一家在红旗农场留下的,是知识的火种、发展的希望,更是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深厚情谊。他们知道,在边疆日益发展的土地上、在无数个被点亮心灯的学生心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疆精神,让爱与责任在边疆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统筹 闫淑娟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