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9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司法行政部门如何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近期,一项“新设民营企业法律托管服务”在企业界广受好评,这项服务不但全免费,而且提供法律服务的都是知名律所,真正实现了“企业开张、顾问上岗”。
企业有所需,司法有所为。“新设民营企业法律托管服务”是我市以法治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司法局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一条条落地生根的司法举措,一项项持续寻求司法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正在为全市经济发展培育稳健法治生态土壤,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制度保障
为企业发展“松绑”“赋能”
在市司法局立法科办公室,四级调研员薛晋平正通过“涉企政策绿色通道”审查《晋中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涉及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电脑屏幕上,《晋中市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合法性审核工作指引》电子版清晰标注着“二十条”审查要点,这是涉企政策文件审查工作的操作指南。
薛晋平说:“过去,企业反映政策出台慢、调整难;现在,我们不断完善合法性审查机制,更加注重涉企政策文件制定程序,每份文件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点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或商会的意见,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政策优先审查机制。对于涉企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坚持审慎原则,起草单位法制机构初审,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和专家学者助审的多重审查把关模式,确保每一项涉企政策都能落到实处。”2025年以来,市司法局已对7件涉企政策文件、10件行政合同协议提出72条合法性审查意见,采纳率达100%,同步废止或宣布失效20件与上位法冲突的存量文件,为企业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广泛调研,深度关切企业所需所盼,优化审查流程、规范决策程序、破除制度障碍……薛晋平表示,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司法行政部门为企业的服务就不会停止。
执法革新
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司法局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其中包括建立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构建“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乡镇(街道)”纵向层级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纪检监督、政府督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横向协同监督机制,目的就是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形成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督,尽可能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打扰。
为企业“解难”“纾困”,着力解决企业在行政执法领域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司法局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如 “增强行政执法质效”“提升涉企执法温度”等行动,其中包括出台国内首个设区市政府规章《晋中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定》,部署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年活动”等。此外,聚焦“一刀切”“运动式”执法问题,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晋中市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指导手册》,推动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将14部地方性法规和2部政府规章涉及9个执法领域的81项行政处罚事项进行细化、量化,制定裁量基准,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对外公布。
“行政执法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群众看得越真切,内心对法治的信仰就越真诚。”企业负责人反映,随着我市行政部门执法效能不断增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动能也越来越强,法治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行为自觉。
服务升级
打造法治营商“生态圈”
在“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律师正通过线上平台为某跨境电商企业解答海外商标维权问题。这个覆盖全市各县(区、市)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2024年提供免费咨询2068次,办理涉企案件3120件,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139项。
“我们创新推出公证减证便民提速规范优质行动,为中小微企业专设‘绿色通道’。”市司法局公服科负责人武继云演示着手机端“公证云平台”,某科技企业通过该平台24小时内完成股权转让公证,比传统流程缩短7个工作日。
提供多维度法律服务、深化联企护企成效、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市司法局紧盯市场主体法律需求,正在通过更多常态化、精准化的法律服务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从政策出台前的“法治体检”到执法过程中的“温度监管”,从争议化解的“绿色通道”到日常经营的“法治陪跑”,我市司法行政部门正在以法治思维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磊石在近期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上强调:“我们将继续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用精准法律服务浇灌民营经济这棵‘梧桐树’,让更多‘金凤凰’在晋中大地展翅翱翔。”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