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5-13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们必须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以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5月8日,省委书记唐登杰在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时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做好科技金融文章,营造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
无论是科教资源、科技人才,还是应用场景等,晋中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都具备比较厚实的“家底”。连日来,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基础优势不会自动转化为发展胜势,要紧抓向新提质的人才关键,充分激发活力、释放潜力,凝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我市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注入新动能。
抓紧“育”。人工智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前沿产业,要健全与之“适配”的人才政策体系、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N”人才政策,纵深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贾慧表示,市委人才办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凝聚人才工作合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优人才服务生态。大力招才引智,打造人才引育品牌,高质量承办、积极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活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做好属地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服务管理工作,制定和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指南,设立人才服务专员,开通人才服务咨询热线,推动人才政策落实落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青年科技人才凭借丰富的创新精神和活力,成为人才队伍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使命。榆次区将抢抓我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契机,锚定打造青年向往之地、圆梦之城目标,通过政策筑基、场景赋能、校城融合等多维发力、综合施策,营造“榆次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榆次更有为”的良好氛围,让青春在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发展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一方面,要坚持落户就业服务政策合力驱动,放宽落户条件,畅通就业渠道,针对性加强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供给,厚植青年人才发展沃土;另一方面,要深化属地高校协同共建,精心策划加强校城联动,引线搭台助推校企合作,结对共建深化校地协同,持续释放校城融合创新效能,切实将高校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加快“研”。发展“人工智能+”,要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海成表示,今年我市将优化市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475名高校科技咨询专家使用机制,为我市科技创新平台、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的同时,按照专业领域进行分类,将专家信息推送给相关产业部门和各县(区、市)科技部门,高效利用专家资源,让科技咨询专家真正为我市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服务;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依托山西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源优势,合作培育技术经理人,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的思路,开展成果挖掘、培育、交易工作;做好科技副总选聘工作,充分利用科技副总政策红利,遴选一批高校优秀科研人才,特别是青年科研人才到我市科技型企业任“科技副总”,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质效,扩大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围绕榆次区、太谷区、寿阳县林果、蔬菜、杂粮等农业产业技术需求,择优选派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助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广泛“用”。以应用为导向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太谷区将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大力推进新型学徒制,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通过产教融合、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员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队伍。
为进一步丰富游客游览体验,激活古城新活力,近年来,平遥古城打造了“白+黑”全时段文旅矩阵,以“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实现场景焕新。县衙升堂情景剧、晨钟暮鼓古今回响再现、古装更夫鸣锣打更等沉浸式表演还原古代市井烟火。迎薰门3D灯光秀与焕真科技艺术馆以数字影像重构时空,光影流转间演绎千年历史,开启古今穿越的深度文化体验之旅。下一步,平遥县将强化部门联动,创新引才模式,拓宽育才平台,汇聚优质人才,深化“三名”工作室建设,培育本土人才,发挥“头雁”效应,为古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记者 雷甫 冯静宁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