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小花戏泰斗李明珍:

以非遗之姿传承文化薪火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2

“七月里来呀天气和,花椒红来红似火,点点红火照山坡,哎——哎咳哟,点点红火照山坡……”日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排练厅内,回荡着这首悠扬的左权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小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李明珍,正为学生们示范小花戏的扇花、舞步等经典动作。她的身姿轻盈如燕、动作优美流畅,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这门古老艺术的深情与热爱。

李明珍,被誉为小花戏泰斗的著名左权小花戏表演艺术家,全身心投身于小花戏的表演、研究、编导、传承和传播工作。童年时,每逢节日“闹红火”,村里大姐姐们表演的小花戏让她心生向往,废寝忘食地观看。回家后还比划琢磨,以碾盘为台,折麻秸秆儿为扇模仿着表演,对小花戏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有机会就向民间艺人请教,通过勤学苦练,逐步掌握了小花戏的风格韵律。七八岁时开始登台表演,逐渐成为村里和县里的小明星。

1958年6月,李明珍被左权县红旗歌舞剧团录取,童年梦想成真,训练更加刻苦,学习更加努力。团领导看她是个人才,便推荐她到山西艺术学院舞蹈研究班学习深造。在8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李明珍成绩优异,还编排了小花戏,随演出团赴全省各地巡回演出。结业后,时任山西艺术学院院长夏洪飞让她继续深造。但当时16岁的她太想念家乡亲人,便毅然回到左权县红旗歌舞剧团。

1959年5月,她被调到了晋中文工团。在这里,她获得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还经常为中央和全国各地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传授小花戏。1959年10月,她编导和主演的传统小花戏《打秋千》参加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演出,折服省城专家和观众,成为晋中文工团的代表节目。此后,她主演和编导的诸多小花戏作品,通过演出实践得到专家和群众认可,并在国家和省级重要比赛和演出中屡获殊荣。

李明珍不仅在小花戏表演和编导上取得卓越成就,更在艺术创新上作出重大贡献。她通过长期艺术实践,创新和发展小花戏的舞蹈动作,出版了多部左权小花戏专著,研究、总结出小花戏的舞蹈风格特色要点,还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多篇关于小花戏的学术论文。

她的扇花灵活多变,小花戏最有代表性的扇花“蝴蝶扇”,她独创了“四指夹扇”的持法,翻转速度非常快,似彩蝶飞舞。她的舞步起伏鲜明,小花戏最有代表性的舞步“三颠步”充分体现出优美俏俊、舒展大方、扭跳有机结合的特点。她的舞蹈动作潇洒轻盈、活泼柔美、线条流畅、刚柔相济、转身干脆利落。

小花戏是载歌载舞且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其舞步、身段和彩扇都为清新高雅的意境和潇洒多姿的神韵服务。表演时,李明珍特别注意情感表达,舞蹈动作既体现外形美,又能传达人物内心美,展现出独特韵味。

1982年至1988年,李明珍参加了国家“六五”跨“七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篡工作,因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如今,年过八旬的李明珍仍在民间舞蹈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她深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左权小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发扬这门古老艺术的重任。除了在学校传授技艺,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广和传播小花戏。

在李明珍的努力下,左权小花戏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她的表演和创作赢得国内观众喜爱和赞誉,还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和传承人——不仅要有高超技艺和深厚艺术修养,更要有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明珍用才华和汗水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和活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在李明珍等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左权小花戏这朵艺术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记者 张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