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社

榆社县西马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用“科技芯”打开“致富门”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2

榆社县西马乡东马村 记者 程婧 摄 

今年以来,榆社县西马乡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的优势,在大寨村、东马村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占地430亩的现代设施大棚110座,以“蔬菜产值倍增”为目标,以基础设施提标、农业科技赋能、产值效益示范为重点,着力打造省级设施农业标准示范园区。

高起点规划赋能园区品质升级。坚持“规划先行、品质至上”原则,以打造“产研融合示范园区”为目标,科学统筹120万元专项资金,系统推进水、电、路、网等核心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16个核心示范大棚区域,创新性融入古建元素,实现传统美学与现代农业设施的有机融合。地面铺设生态植草砖2000平方米,兼具雨水渗透与景观美化功能,同步覆盖防草布3000米,从源头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配套定制统一规格的防腐木标识牌80块,涵盖功能分区、技术说明、研学导览等内容,形成规范有序的视觉识别系统。通过“硬件改造+功能拓展”双轮驱动,园区不仅构建了高效便捷的生产服务网络,更打造了集农业生产、科普研学、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为后续产业升级筑牢硬件根基。

智能化技术引领设施农业新范式。聚焦“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投资建设500平方米智慧农业集控中心,集成物联网、大数据、AI监控等前沿技术,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调控”全链条管理系统。重点推广四大核心技术体系:“高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建设高度不少于20厘米、宽40厘米至70厘米的栽培平垄与滴灌带精准布局,实现节水肥省人工、减少根部叶部病害发生。“熊蜂授粉+生物防治”技术,在作物开花前1至2天傍晚将蜂群放入大棚内,熊蜂授粉替代激素蘸花,避免作物激素污染,提高蔬菜安全水平。“温湿度智能调节”系统,通过安装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联动遮阳网、风机水帘等设备,将棚内温湿度波动控制在±2℃、±5%以内。“虫情检测+土墒监测”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田间虫害情况,土壤养分数据实时更新。

多元化路径激发农业增效新动能。以“质量兴农、产业富民”为导向,构建“品种优化—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三维增效体系,坚持“一大多优”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蔬菜产业基础上,积极拓展多元化农业种植,引进新郁葡萄、大樱桃、水果西红柿、羊肚菌等高附加值果蔬种植。通过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产值效益,与传统种植品种相比较,亩均产值可增加2万元以上。同时,在园区推行“村集体+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带动本村及周边村70余户农户就业,户均增收4至5万元,通过租赁经营、入股合作等模式,每年可增加3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记者 王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