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5-12
秸秆归行、苗带间深松、局域旋耕、有机物料苗带间深施、精量下种、覆土镇压……当前正值玉米适播期,连日来,在寿阳县西洛镇的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科研基地,全省首台多功能智能精量播种机正在进行“一条龙”作业。
播种机的驾驶室内,电子屏实时跳动的株距、行距、下种数量、单粒率等数据,彰显了这台“会思考”的农机设备的亮点。与传统耕作不同,它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与电控系统需量控制,下种率可达98%,让玉米播种从“经验操作”迈向“数据驱动”,为粮食增产筑牢了科技根基。
近年来,寿阳县聚焦高效生态农业强县建设,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赋能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黄土地保护性耕作联盟专家组成员苗全介绍道:“根据山西丘陵旱地特有的耕地条件,结合当地科技人员的技术要求,我们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升级改造了这款机器,满足了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的要求。”
为深入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除了引进科技感十足的新型化农机设备,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科研团队还着力通过解决土壤健康问题来实现玉米的产能与品质“双提升”,积极探索“地力提升促增产、作物高产促高效、高产高效促高质”的“良性协同寿阳技术模式”。
黄土高原玉米生产长期面临干旱缺水、耕地质量欠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且提升缓慢等难题,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突破这一困境,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潜心钻研,成功研发了旱薄地地力提升定向培育关键技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该研究院研究员王永亮介绍道:“在抗旱方面,采用这款播种机的条带耕作减少土壤扰动,提高保墒能力;在定向培育方面,通过有机物料筛选、结合局域施用,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土壤定向培育。”
黄土高原玉米生产还面临着蓄水保肥能力差、水肥效率低等棘手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科研团队围绕根层局域扩容提质、根际养分高效调控等方向开展攻关,集成创新黄土高原春玉米增产与土壤培育互馈技术模式,为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究员岳善超从高效施肥与高产栽培的角度,分享了团队的科研成果。他表示:“在高效施肥方面,我们通过缓控释专用配方肥的应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高产栽培方面,通过品种筛选和群体优化,提高玉米产量。在提升产量的同时,通过更多秸秆归还土壤、促进作物增产与土壤培育互馈,实现地力和产量的协同提升。”
西洛镇镇长杜鑫林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高度重视耕地地力提升工作,专门划定了科研基地,希望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把科研成果辐射到周边村组,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武玲芳 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