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承八百年之技 为妇科扬仁术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28

王温为患者把脉 资料图

“王大夫,我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孩子满月了,全家人都念着您的好!”4月20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道虎壁王氏妇科中医诊所内,刚为一位患者把完脉的王温医生,被患者家属连声道谢声包围。诊室里锦旗挂满墙壁,诊桌前候诊人群排起长龙,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中医,正用毕生医术书写着“悬壶济世”的动人篇章。

“王氏妇科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家族行医的最早记录可以推算至北宋年间。那时,王氏先祖王厚先在太原一带行医济世,后举家迁至平遥。元朝皇庆二年,王氏妇科第11代传人王景刚率部分族人从平遥县麦交沟村迁居至道虎壁村定居行医。从此,道虎壁这一地名就成了道虎壁王氏妇科行医的代名词了。”王温介绍,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中医。他的祖父王裕普作为王氏妇科的第26代传人,是振兴王氏妇科的中流砥柱,曾有名流人士赠金字牌匾“妇科神手”。

道虎壁王氏妇科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拥有独特的方法,积累了历代传承的秘方验方,并掌握了特殊的中药炮制技艺以及制作丸、散、膏、丹等剂型的精湛手法,疗效卓著,自成一家。经过严格的申报与评审流程,由王温之父王培章、王温及其家族成员王恭共同提出申请,最终于2011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道虎壁王氏妇科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温是王氏中医妇科第28代传人,他介绍道:“我从4岁开始,即在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识药学医,12岁便跟随祖父、父亲学习把脉问诊,从医的梦想打小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17岁即独自应诊,这些经历为我日后的医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从医的历程中,王温先后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针灸进修班以及省中研进修班,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1978年,他参加全省中医统考,以阳泉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后来,凭借出色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他被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并担任该院妇科主任一职。

如今,王温已年届73岁,本已到了安享晚年的退休年纪,但他依然每天按时到医馆坐诊,继续为患者排忧解难。

轻松问诊、诙谐看病是王温的风格。面对患者时,王温总是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而是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医学问题,使患者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每次出诊,他都会坚持到最后一位患者离开才下班。他常说:“许多患者都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的,来回奔波一趟十分不易,哪怕下班晚一些,我也实在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正是这份对患者的深情厚谊,让他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尊敬与爱戴。

行医50余年间,接诊病人40余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治愈的各类疑难杂症亦不计其数,被广大患者誉为“傅山再世”。王温常说:“我要运用中医之术,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让每一个有家的地方,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回荡着孩子的欢笑。” 2015年,王温被山西省文化厅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代表性传承人的候选人。

在医学探索的道路上,王温从未停歇。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王温现在仍然坚持每日研读医书,不断精进医术。他说:“我每天一有时间就读一读《内经》。《内经》里的东西晦涩难懂,我就仔细反复阅读,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将它简单化、生活化。”王温认为,学无止境,医生作为一份救死扶伤的职业容不得丝毫马虎,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解决患者的难题。

王温的儿子王振兴,多年来与王温一道行医,受王温的言传身教,2017年,父子二人共同编写了《王氏妇科百年传承录》《王氏妇科核心技艺录》,不仅详细记录了王氏妇科的诊疗经验和秘方,还融入了王温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成果。这些著作是对王氏妇科医术的宝贵传承,更为中医妇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全面继承家传医学的基础上,王温特别重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根据现代女性的体质特点与疾病规律,王温提出了“旺天癸”等许多新的观点,在临床治疗中,除熟练应用与改进家传验方外,还特别重视治疗与养生相结合,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临床效果明显。

新媒体时代,王温还积极拥抱现代科技。他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创立个人官方网站,并定期在平台上发布中医妇科的专业文章以及实用的养生知识。不仅如此,他还与国内知名互联网诊疗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借助线上渠道为外地病患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展望未来,王温表示:“将继续秉持初心,努力学习、探索创新,将毕生所学授予弟子,让王氏妇科的医术与医德永续传承下去,为中医妇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