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科教

教育红利 普惠万家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25

学生畅享校园生活 记者 程婧 摄 

“老大上大班、老二上小班,我跑一趟就把他们都接回来了,很方便!”4月22日,在榆次五幼门外等着接孩子的李女士笑着说道。

李女士一家是“长幼同园”政策的切实受益者。2024年,我市锚定“156”战略举措,把抓好民生保障作为“六大要事”之一,全力推进落实。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将“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时段在同一所公办园就读”作为年度民生实事之一,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地。至2024年秋季学期,全市共有862个家庭、1239名幼儿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长幼同园”政策的成功实施,是我市持续推动市域教育扩优提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以市统筹、整体联动、分类推进”的思路,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市域教育扩优提质,持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市委、市政府投资约10亿元,新建投用九年一贯制太师陶行知学校、十二年一贯制晋中学院实验学校和附设幼儿园、经纬中学二期工程等项目,有效加大市城区,特别是山西大学城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高中教育阶段投资约15亿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投资约15.4亿元,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全市共投资约4.9亿元,对80所寄宿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对253所学校进行了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学前教育阶段投资约3.8亿元,扩大普及普惠资源覆盖面。

教育共同体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明确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全力推进落实。目前,全市1205所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整合为教育共同体,共建成贯通型、紧密型、协作型等各类教育共同体147个,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推进建设高中教育集团。在东山五县及初中生源相对集中的县区,以“县一中”为总校,组建了灵石一中与灵石六中、祁县中学与祁县二中、昔阳中学与冶头高中、寿阳一中与宗艾高中等5个高中教育集团,实现普通高中与优质高中的资源共享,有力地推动了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左权中学、左权思源实验学校与北京新学道行知教育集团结成教育共同体以来,左权教育发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天巨变,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方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的历史性跨越。”左权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近年来,我市在市城区所有普通高中建成完全中学的基础上,全市统筹推进左权县、榆社县、和顺县等只有一所普通高中的地域,组建6个初高贯通共同体,构建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育人体系,让县城广大学生受益。

推进建设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市教育局与晋中学院合作共建了晋中学院实验学校,榆次区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了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目前,全市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已达6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2万人。在办好原有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小初贯通共同体,使小初贯通共同体总数达到49个。

推进城乡联盟共同体建设。将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形成了65个教育共同体,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特色发展、学生活动等各方面实现以强带弱、共享互鉴,有效提升了各成员校的办学水平。目前,城乡联盟共同体辐射380余所农村学校,惠及9.5万名农村学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市建立市域统筹中小学编制管理机制,有效缓解因城镇化、学校布局调整等造成的编制短缺问题。实施新一轮岗位核定和职称评审改革,构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学术影响力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岗位设置和评审标准全面向一线、向乡村倾斜,调动激励教师坚守一线、扎根乡村。同时,建立“三级三类”骨干队伍建设体系和学校教坛新秀培养机制,推动形成教师队伍梯级发展,夯实教师专业素质基础,让广大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众木成林,百花为春。晋中教育凭借扎实的举措,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记者 闫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