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非遗薪火润芳华 中医养生固本元

“老药工”柳惠武“一生只为一事来”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23

柳惠武查看中药材 资料图

“南山南,南山住着‘老神仙’”,在太谷区,这是当地孩子们传唱的民谣。山中有没有神仙没人知道,但南山脚下却真实上演着中医药百年传承的佳话。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来自中华老字号“广誉远”的中药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柳惠武。

柳惠武,生于1955年,山西太谷人,中共党员,执业药师,是龟龄集、定坤丹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直到退休,他都奋战在生产一线。如今,他虽已退居二线,却仍孜孜以求,为中医药文化和广誉远品牌的传播四处奔走。

柳惠武出生于制药世家,其父是制药大师柳子俊。1970年,15岁的柳惠武成为广誉远的一名临时工。在偌大的制药厂,有一位懂制药的父亲,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能顺理成章地成为制药行家。成长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入厂后的柳惠武,向老药工们虚心请教。广誉远多位老师傅和柳子俊师徒成了他的师傅。

广誉远有一副对联“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柳惠武解释说,古代,制药的过程是没有人看到的,如果你偷工减料,旁人一时难以察觉,但是老天爷知道,也就是说,良心是制药之本。广誉远制药古训因此而得。他多次给徒弟们说:“做药和做饭一样,咱们要对得起良心。所以,在选材、清洗、炮制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一点也不能马虎。”

广誉远制药坚持使用地道药材,品质至上,从普通工人一步步干到车间主任、厂领导,柳惠武从来没有离开过最繁重琐碎的制药一线。很多人怕吃苦,一旦找到了其他岗位,就立刻调离制药岗。与之相反,柳惠武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制药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药工”。

与柳惠武相关的三款重量级中医药,有着截然不同的功效和炮制技艺。以龟龄集为例,龟龄集是国内存世最完整的复方升炼技术活标本,从备料、辅料制作、逐味炮制到粉碎、日晒、夜露,再到炉顶升炼、出锅等制作流程极为繁复。从选材上,它广集天上飞物如蜻蜓,陆地逐物如鹿茸,水中游物如海马;遍采植物根(熟地)、茎(锁阳)、叶(淫羊藿)、花(丁香)、果(枸杞);更有浅表矿物(大青盐)和深层矿物(石燕),共计28味,应天上二十八星宿,外归三才五行,暗合九宫八卦。它的炮制涉及烧炭法、火燔法、土埋法、银锅升炼、水浴法等,前后历经99道大工序、360道小工序,历时九九八十一天。

时间和实践是检验与成就一名中医药传承者的法宝,只有对中医药事业心存执着的爱,才可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几十年时间,柳惠武从基层药工到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实现了中医药非遗技艺与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他说:“当病人通过咱们的药调理好了身体,我就会感到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如今,柳惠武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仍然秉持“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的座右铭,以“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内在精神,马不停蹄地走在光大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路上。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