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4-21
宜居
托举
美景
骑行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共建绿色宜居的地球家园,我们一直在努力。
碧波潋滟 风景秀美
榆社云竹湖湖面上,天鹅游弋;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黑鹳翩跹……一幅幅生态美景,是我市做好“水文章”,扎实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以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系统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成效显著。目前,全市44个省级“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其中33个项目已完工,位居全省第二。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我市创新实施“三项工作法”和“五项机制”。通过一线工作法、闭环工作法和清单工作法,以及专班会议、清单管理、调度工作、督导工作和通报工作“五项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工作体系。同时,建立了工程项目信息表台账,实行“一月一更新”,并做到“一工程一档案”,实现所有工程项目的清单化管理和台账式推进。
在综合治理方面,我市制定实施《晋中市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差异化管控“十五条”》,明确7项水质差异化管控措施。同时,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通知》,为各县(区、市)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
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市7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6个,达到考核目标。
如今的晋中大地,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一个个生态美景接连呈现。随着“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的持续推进,晋中的水生态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李娟)
蓝天常驻 幸福满溢
漫步晋中,蓝天与清风相伴、花草与绿树掩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4月17日,在市城区玉湖公园,广场舞爱好者韩舒梅正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她说:“天气暖和起来后,来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跳得时间也越来越长。现在的晋中,天空愈发湛蓝,空气格外清新,出来健身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市民直观感受的背后,是一组令人欣喜的大数据支撑。2024年,晋中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4.44;主要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大幅降低,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晋中市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为了让蓝天成为城市的常态,近年来,晋中市一体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精准施策。不断强化工业源非现场端监管,开展扬尘治理、臭氧管控、秸秆禁烧、打击劣质油等一系列专项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大气污染管理能力,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三年持续改善。
与清风丽日为伍、与蓝天白云为伴,青山相向、花鸟为邻,这般的田园诗意,充满了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保卫蓝天,就是守望幸福。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市政府依据联防联控新要求,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通知》,分区域设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集中力量攻克大气污染难题。”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市城区优良天气天数不断增加,优良率持续攀升。市民韩晓华对晋中的变化深有感触:“这几年晋中变化太大了,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每天早上晨练时,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凉爽的气候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武玲芳)
守护净土 夯实发展
4月19日,在榆次潇河湿地公园内,不少市民正在游玩。“趁着周末,带着孩子来看看花草树木,感受晋中美景。”市民程洁不时举起相机,将美景拍下。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去年以来,我市在土壤污染防控工作上持续发力,全市土壤质量保持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持续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管理,组织年度新纳入的重点监管单位编制完成隐患排查报告,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这一系列举措,为土壤健康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不仅如此,我市还组织实施了晋中市优先监管地块重点监测项目,并结合监测结果全面开展污染管控工作,优先监管地块管控比例达96.67%,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目标;同时,我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为全市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4月22日,我省将发布首个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地方标准《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指南》(DB14/T3227 - 2025),这对于我市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体系有重要意义。
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不懈努力,不仅为全市人民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推动全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健康的土壤上,我市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旅游产业蒸蒸日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我市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张颖)
多样之境 万物共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在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一同见证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魅力。
随着我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在灵石县太岳山、介休市绵山风景保护区,先后发现了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褐花杓兰。褐花杓兰属兰科杓兰属,其花为深紫色或紫褐色,花期在6月至7月。2023年,在介休市绵山风景保护区一条8公里长的考察线路中,有调查队发现这里有目前山西省最大的野生杓兰类群褐花杓兰、大花杓兰,还有山西杓兰、西藏杓兰、凹舌兰、二叶舌唇兰、细距舌唇兰、小花火烧兰等6种珍稀兰科植物,大量的杓兰呈条带式分布,极为罕见,堪称“兰花谷”。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华北豹、黑鹤、褐马鸡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濒危珍稀动物逐年增多。
和顺县全县四面环山,垂直气候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草食动物丰富,是华北豹理想的栖息地。华北豹是我国独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自然环境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3年,和顺县政府在西部山区成立 “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为华北豹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2024年,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乐园,百余只白鹭、黑鹳、苍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此嬉戏觅食,其中,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有30余只。还有白琵鹭、池鹭、夜鹭、斑嘴鸭、绿头鸭、赤麻鸭、大天鹅、白骨顶鸡等珍稀鸟类,成为汾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景观。(王爱媛)
低碳生活 渐成风尚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宣传行动,低碳绿色节能理念深入人心。
起床、洗漱、整理衣装、吃饭……清晨7点多,39岁的市民张欣外出,在小区车棚里推出自己的自行车。骑行20分钟,到达单位。“我家距离单位地点6公里左右,以前都是开车上下班,现在只要天气好,我都会选择骑车,沿途看看绿树,精气神比以前好多了。”张欣笑着说,骑车绿色、低碳,还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
同样,家住市城区龙湖国际小区的杜刚,自从体验过绿色出行的乐趣后,便很少开车。他表示,开车遇到早晚高峰会堵车,心情受影响。现在只要路程不超过20公里,都会骑行看看沿途风景,很解压。这个习惯,他决定一直保持下去。
在市城区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细心的市民发现,现在新能源汽车多了起来。“新能源汽车动力一点也不比汽油车差,开起来非常舒适。现在,充电站越来越多,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仅省心,而且环保。”市民张晓龙说,他曾为买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犹豫不决,经过反复比较,最终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
绿色出行只是市民低碳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付诸行动,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近日,市民李敏在某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外卖。在结算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需餐具”的选项。李敏表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浪费是首要之选。自从外卖平台提供“无需餐具”的选项以来,她一直坚持这一选择。她告诉记者,如今低碳节能已渗透自己生活的各个角落,家里抬头是节能灯,低头是环保地板,门口收纳盒里也存放着各种尺寸且可循环利用的购物袋,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张凯鹏)
记者手记:共赴绿色之约
□ 史俊杰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是唤醒生态意识的号角,是凝聚环保力量的契机。同在一片星空下,脚踏晋中大地,从治水到治气、从净土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到低碳生活倡导,一系列环保行动正勾勒出守护一方水土的美好未来。
“一泓清水入黄河”行动,宛如一场生态的及时雨。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排查污染源、封堵直排口、清理河道垃圾,更以生态修复技术让河道两岸绿意盎然。这一行动,不仅让黄河之水重归清澈,更滋养了沿岸的生态与民生,彰显了人类对水资源保护的决心与智慧。
改善空气质量,是守护蓝天的永恒课题。工业废气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环保设备升级换代,减少污染物排放。城市中,新能源汽车与公共交通的普及,让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每一次呼吸的清新,都是对治气成果的最好见证。
治理土地污染,是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的基石。专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用科技与汗水,为受污染土壤“疗伤”。当一片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当健康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看到了净土行动的深远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自然保护区内,濒危物种得到悉心呵护,科普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每一个生命的延续,都是对地球家园的深情告白。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环保理念。骑行者的车轮、公交乘客的微笑,都在诉说着对绿色生活的向往。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汇聚起来便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世界地球日,不应只是一天的纪念,更应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让我们携手共进,从点滴做起,为地球家园绘就一幅绿色、和谐、美好的新画卷,共同筑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地球梦。
制图 / 赵向文
策划 / 路丽华
统筹 / 张凯鹏
摄影 / 杨 洋
程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