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山西

【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阳泉篇】在转型升级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山西新闻网时间:2025-04-14

太行凝翠,桃河奔流,阳泉处处跳动着经济建设的强劲脉搏。

  这里既有产业“智改数转”的硬核突围,也有“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绿色交响;既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构建“算力+应用”的创新生态,更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等民生工程书写为民初心。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阳泉全力描绘传统产业裂变、新兴动能奔涌、民生底色温润的高质量发展长卷。

动能焕新

“智改数转”与绿色转型并行

  走进华阳集团二矿的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如同智慧之眼,穿透数百米岩层。操作员轻点鼠标,井下采煤机精准作业,乌金如潮涌向地面——这正是阳泉煤炭生产从“人工”向“数控”跃迁的生动缩影。

  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近年来阳泉市不断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先后建成7座智能化煤矿、12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G专网、AI巡检机器人、智能通风系统等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这些变革不仅让“坐在地面采煤”的愿景照进现实,更让传统煤业焕发出安全高效的新质生产力。

  2025年,阳泉将继续深耕传统产业提质工程,煤炭领域再建7座智能化矿井,电力行业推进在役火电机组“三改联动”,同时启动阳光二期“上大压小”项目,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耐火、陶瓷等产业将推广绿色工艺,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产业链向耐火纤维、特种陶瓷等高端产品延伸。

  当目光聚焦山峦之巅,盂县粤电西烟镇风电场二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座座白色风车舒展长臂,平定县东回镇的中能建投全牛风电项目,风机矩阵将太行长风化作汩汩绿电。

  如今,阳泉的能源产业升级已走向纵深。该市今年将持续推进“传统火电”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在“先进煤电+新能源+储能”的总体架构下,推进上社抽水蓄能电站、迈联元储独立储能等项目,深化“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开发,加速晋能、国投、华润、大唐、龙源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推动10个集中式、11个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尽早开工,扩大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数智赋能

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夜幕降临,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的金属外立面折射出柔和的冷光,与内部服务器阵列的密集运算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是炽热的数据交融之地,也为阳泉数智产业、新兴业态发展提供着澎湃动能。

  从“煤海明珠”到“数智新城”,阳泉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是一场向新而生的突围。

  阳泉的数字化转型始于对基础设施的重构,随着《阳泉市数智新城建设行动方案》出台,阳泉以“双千兆”网络为经脉,以算力集群为心脏,开启了数字基因的全面植入。截至2024年底,阳泉市累计建成5G基站4270座,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2个,光纤网络覆盖率突破98%,在太行山间织就了一张“万物互联”的数字天网。云峰大数据中心与百度云计算中心交相辉映,13000P的总算力规模让阳泉成为算力枢纽,每秒可完成千亿级AI模型训练,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矿山等场景应用拓展夯实了基座。

  2024年全省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阳泉市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阳泉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截至目前,“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里程突破200万公里,113个站点串联城市交通神经网络,无人驾驶公交、物流车、清扫车穿梭街巷。今年,阳泉将进一步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推动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覆盖主要城区,打造“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系统。

  新兴产业“聚链成势”,阳泉将全力构建“333”新兴产业集群(3个百亿级、3个五十亿级、3个二十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新能源电池产业聚焦锂电、钠电双赛道,推动中际诚航钛酸锂、贝特瑞负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广钠离子电池在煤矿应急电源等场景应用,目标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领域,推动百度云计算中心升级为智算中心、云峰智算中心建成投运,加快未来智能算力一期、中商时维智算一期项目建设,打造全省智能算力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城市大脑”场景应用;铝镁精深加工、钙基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同步发力,首钢再生铝、中科泓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落地,将成为阳泉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数字经济的生命力,更在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阳泉以“三张名片”为战略支点,在智车之城、网络直播之城、数智双碳之城的建设中,演绎着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交响乐章——围绕算力核心,中电数字产业园、智创城NO.7等载体加速集聚数字经济企业,形成“算力支撑—数据处理—应用创新”的完整生态链。

  与此同时,今年阳泉将着力做好“以数增效”,抓好“一园区一中心”建设,强化“5G+工业互联网”在煤炭、电力、装备制造、耐火等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继续建设一批智慧矿山、智慧农业、智慧文旅项目,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同时,拓展“城市大脑”平台功能,推进智慧城管、教育、医疗、交通等场景开放及示范应用建设,促进DeepSeek等AI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不断完善数字生态。

就业优先

用心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日前,由阳泉市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联合数科集团、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职引未来”春招专场直播活动,为政校企如何破局“就业难”与“招工难”提供了新的思路。1小时的直播带岗活动,3500人次观看、500余次岗位咨询,开启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与时俱进的招聘模式,正是阳泉市不断推动就业保障民生的生动注脚。

  基层是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亦是民生温度的“第一感知点”。阳泉市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向基层一线延伸服务“触角”,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结合“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工作,着力夯实基层服务力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阳泉市将进一步升级“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好“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公共服务网络,满足不同类型求职者就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各类延伸服务。同时,立足实际发挥好数字经济优势,为就业服务插上“智慧翅膀”,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直播”三维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搭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岗位智能匹配、职业能力测评、云面试系统等数字化工具矩阵,实现“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的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在教育领域,阳泉市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建设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推动阳泉一中与山大附中等优质学校开展合作。职业教育聚焦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医疗方面,将推进市中心医院新建、市三院改扩建工程竣工,新建1个省级重点专科,培育10个市级优势专科和重点学科,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从井下千米的智能采掘到云端之上的算力奔腾,从风车旋转的绿电交响到直播间里的就业新篇,阳泉的转型之路是传统产业与新兴动能的和弦共鸣,是数字浪潮与民生温度的深度交融。阳泉,这座浸润着工业基因的城市,正以改革创新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布上勾勒着资源型城市破茧重生的全新图景。

记者 苏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