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时间:2025-04-11
4月7日,长治市上党区南宋镇永丰村的农家书屋,村民正沉浸在阅读中。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农业技术、文学、生活百科等各类书籍,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近年来,永丰村持续丰富农家书屋藏书,不断完善设施,还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村民养成阅读习惯。
文源讲坛:永不失约的星期天
讲座现场。
“我们经常读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经典名作,那大家知道王勃出身什么样的家庭吗?他为什么擅长写离别诗?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真是现场写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勃的生命世界来寻找答案。”
4月6日上午9时30分,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二层雅集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以“王勃的生命与诗文”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在此精彩上演。作为“文源讲坛·我读经典”系列讲座之一,“王勃的生命与诗文”吸引了许多对中国古诗词情有独钟的读者。
主讲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建伟旁征博引,生动讲述了王勃的仕途坎坷如何化作诗文中的激昂与悲愤,对王勃经典诗文进行逐字逐句赏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精妙技法。现场听众如痴如醉,都沉浸在了这片诗意世界中。
在互动环节,气氛更加热烈,听众们踊跃举手提问,从王勃诗文的艺术特色,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纷纷与张建伟教授展开深入探讨。一位年轻听众激动地说:“经过专家的点拨,弄清楚了很多独自阅读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场讲座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理解王勃诗文的全新大门,也让我真切感受到‘文源讲坛’的无穷魅力。”
这场备受欢迎的讲座,只是“文源讲坛”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个缩影。1999年底,为适应新的阅读需求,山西省图书馆“讲座活动小组”成立,就此拉开了讲座活动的序幕。2003年,山西省图书馆正式将讲座命名为“文源讲坛”,开启了公益讲座品牌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此后,“文源讲坛”迅速在全省及全国公共图书馆产生深远的品牌影响力,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文源讲坛’在我心里,是永不失约的星期天。”家住长风街的太原市民闫睿,作为阅读爱好者,表达了她对“文源讲坛”的热爱,“讲座活动一般都在星期天,以前几乎每周都来,现在成了家,遇到适合的题材就带着孩子一起来听。”
在20余年的发展中,“文源讲坛”累计举办讲座3000余场,听众达50余万人次。知名学者李学勤、二月河、王蒙、阎崇年、于丹等都曾来到讲坛,在这里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讲座。稳定且优质,让“文源讲坛”成为读者汲取知识养分的固定去处。
“在多年的品牌创建中,‘文源讲坛’实现了常态化、系列化、品质化、学术化,如今已形成了‘1+N’的阅读推广品牌发展集群。1,就是文源讲坛主品牌,稳扎文化根基;N,则是一系列文源系列衍生品牌,像文源艺术空间、文源经典诵读、文源读本会等。”山西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吕涛介绍,“讲坛的许多讲座都是成系列的,比如说‘山西历史文化系列’‘与法同行系列’‘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与创作系列’‘科技与人文系列’‘对话心理学系列’等,无论是想探寻历史的奥秘,还是追求身心健康,抑或是提升文学素养,都能在‘文源讲坛’找到适合自己的讲座。”
散场时,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讲台上,几位听众围着主讲人追问;角落里,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个观点相谈甚欢;大门外,年轻的母亲蹲下身,给孩子解释刚才听到的故事。这些细碎的片段,像一颗颗文化种子,正在悄悄萌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源讲坛”始终保持初心——用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
大同市图书馆:琅琅书声 少年可期
“忘忧宝姐姐讲故事”活动现场。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3月29日,记者走进大同市图书馆“忘忧宝姐姐讲故事”现场,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传来,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朝气蓬勃,少年活力在这里肆意迸发。
现场,外教Maj用英文讲述了经典故事《The Missing Sheep》(《亡羊补牢》)。故事中,牧羊人因未及时修补羊圈破洞而导致羊群被狼吃掉,情节生动有趣,饱含哲理。地道的发音、活泼的讲述风格、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专注地跟读模仿,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
“从最近几期的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和家长的热情很高,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忘忧宝姐姐讲故事”阅读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十二期,共吸引234组家庭积极参与。该活动由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以及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联合主办,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接触和学习外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进孩子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拓宽视野,培养国际化思维。
“忘忧宝姐姐讲故事”阅读品牌的灵感来源于在大同举办的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吉祥物“忘忧宝”,该吉祥物充分融入了大同本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集中反映了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等多种文化意象,受到广泛好评。大同市图书馆少儿部主任牛蕾说:“通过阅读品牌与吉祥物‘忘忧宝’的紧密结合,我们希望讲好大同故事,让孩子们感受这座古城独特的文化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孩子们讲述中国故事,鼓励他们开阔视野、健康成长,为创建书香城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段捷说。
“与忻说”读书分享会——共享共读 浸润心灵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3月30日,在忻州市图书馆的培训室里,一阵阵清脆响亮的阅读声令人不自觉放慢了脚步。“与忻说”读书分享会——共读会开始了。
这场始于2022年5月的活动,已累计举办56场。从国学经典到中外名著,典籍在书页翻动中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共读会上,读者的目光悉数聚焦手中的读本。“养老、敬老是千百年传承的美德,当我们把孝道解构成代际反哺、精神赡养这些现代性命题时,本质上仍在延续‘始于事亲,终于立身’的生命智慧……”气质儒雅、声音沉稳的领读人曲建频站在前方,逐字逐句将典籍化作了市井烟火。曲老师在多年前的一次游学中与国学经典结下不解之缘。从读书会的普通成员到领读人,从初学者到传承者,她一路潜心钻研,不仅对国学经典的感悟愈发深刻,甚至影响许多人也捧起经典,主动投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
翻页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有人凝神默诵经典,有人提笔批注,培训室里流动着书卷特有的韵律。中学教师谢睿右手边,母亲用手指轻抚书页,身后的弟弟则时而蹙眉沉思。这一家三人共读的场景,晕染出读书会温暖的底色。
浸润在经典中的体悟,让谢睿重新审视讲台上的世界。“从前总盯着成绩单,现在逐渐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是聆听,是用故事和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就像典籍里说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要容许孩子们犯错,多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才是真正帮助孩子们成长。”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传世经典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们精神的天空。随着共读会进入互动交流环节,整个空间瞬间被一股热烈而充满活力的氛围所笼罩。
杨淑方是一名大三学生,也是共读会的常客。“我特别喜欢读书,读书让我内心平静而深受启发。《道德经》我曾读过,但因文辞艰深不求甚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共读会,正逢老师在讲解《道德经》,在领读老师的点拨下,我豁然开朗,对国学经典的热情愈发高涨。”
在此起彼伏的发言声中,现场气氛愈发高涨。在忻州市图书馆,一场场共读会如同一颗颗星火,点亮了一盏盏心灯。人们因书籍、因经典而紧紧相连,沉浸在思想碰撞带来的深刻体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