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兰台虚左”长岭村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3-28

李凯文

长岭村,位于昔阳县城东约24公里处。据相关资料考证:长岭村已有两千多年的建村历史,因乡村建筑分布在一道黄土岭上而得名长岭,2014年4月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长岭村史》记载:明朝万历癸酉年,陈氏家族由平定州迁入长岭村。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氏家族在村里成立“斐文书院”,又由私塾改为学堂制,曾出过生员、拔贡、国子监、翰林院、太学生等。陈氏家族的后人,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兰台虚左”的木制牌匾,就是陈氏先人、清朝乾隆十八年国子监的太学生陈献璋所立。陈氏家族重文尚武、人丁兴旺,兴盛于清代。陈氏后人陈致唐择一风水地段,陆续建造了十多处相互连通的大小院落,长岭村便得以兴旺。

长岭村并不算太大,村里早年的整体建筑相对比较集中,以陈家大院的古建筑为最。陈家17处民居院落,始建于明代,完成于清朝,现在基本都保持着原貌。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面向阳坡上,十多座大门样式各有不同,既独立成院,又能相互连通,是典型的山区封闭型四合院,承载着独特的建筑文化信息。

1946年后,这十多处院落被分给了几十户人家居住,各家自成门户。好在这数十年中,建筑格局没有大的改变,大部分院落保存都比较完善,虽经过修饰但依然能体现出原貌。

村里的街道、小巷、坡道,全部是用不规则的大小石头所铺就,过往的岁月已把凹凸的石头逐渐磨平。东头街、西头街、麻地街、烧锅疙台街、官坊场、碹筒筒、槐树坡……颇具乡俗方言特色的地点名称,让人感到家乡的亲切。其中,烧锅疙台街是村民们成年累月谈天说地的吃饭场所;官坊场是较大的一块空地,从前也是村里人集会议事的场所。现在这块场地上,堆着晾晒的玉米屯,以及一盘老石碾,时常有妇女套着牲口碾米面。

上西庭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迎门是一处高大的山墙照壁,中央位置是五福捧寿的砖雕图案。照壁顶部的雕刻,如同建筑的房檐。檐上砖雕着瓦当,檐下七处斗拱,装饰纹饰华丽,雕凿工艺精湛,与山墙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主人的良苦用心和当年工匠的砖雕技艺。

乡村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浓厚传统文化的书籍,前朝遗留的老宅民居、崇祯年间的石碑、乾隆年间的石牌坊,还有共同陪伴守护着乡村百姓一年又一年的狮王爷……都会成为乡村过往的见证。

农耕文化沉静而厚实,是一种生命自由的姿态。乡村的记忆有虚怀若谷的胸襟,从容、淡定地应对时光岁月的风雨,用善良、包容默默地抵御着生命中的苦难,也是人类励志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