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我市“四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复核文物5216处 新发现文物200余处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3-28

3月26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进入实地调查阶段。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5216处“三普”文物的现场复核,复核率达94.19%,新发现文物200余处,这些“新发现”,勾勒出晋中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画卷。

晋中是历史文化大市,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到明清时期的晋商文化,再到近代红色革命遗址,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参与部门多、涉及范围广。“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城管、商务、水利等部门分别提供行业内遗产名单,丰富了线索来源。目前,全市组建了15支普查队伍,共143名队员。他们得到了普查工作指导专家组的业务指导,分阶段、分层次参与业务培训班,普查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普查过程中,普查队员克服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带着RTK测绘设备、相机、卷尺、测距仪等,跋山涉水,深入田间乡舍、街头巷尾,普查复核范围涵盖地上、地下、水下,涉及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全面掌握文物现状信息。期间,他们不仅有序完成了普查目标任务,还取得了若干重要的新发现。这些发现不仅弥补了本地区文物资源的空白,也为我们研究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下一步,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各普查队伍将继续坚持“应查尽查、应保尽保”方针。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普及,让更多公众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文物的良好氛围。

记者 张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