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3-21
党建、干部、人才是组织工作的“三驾马车”。去年以来,和顺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56”战略举措,围绕巩固衔接、转型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六美四宜、城乡共建”行动等中心工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坚持不懈强堡垒、选贤能、聚英才,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和顺”崭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基固本优品牌
让党建赋能在基层治理中提质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和顺县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提升行动”,打造全域“三晋先锋”基层党建品牌矩阵,以品牌化赋能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打造“晋村振兴”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提速”。用好“三单”解“三题”工作法,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个,其典型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建立“双规范双提能”工作机制,推行“一堡垒五中心”治理模式,打造56个示范村。创新“360°工作法”,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确定后备人选2182人,实行动态化管理,保持后备力量“一池活水”。
打造“新晋邻”品牌,推动城市“服务提档”。建立“四维四强”工作机制,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总任务67项,已完成63项,完成率94.1%。落实“四双”机制,开展志愿服务1793人次。建立“1+3+N”治理模式,创新“说、议、理、晒、评”五步议事法,打造盛世华府、文瀛苑、万和嘉园3个物业服务评价试点小区,以物业服务“小切口”推动社区治理“大提升”。
打造“红色聚能”品牌,推动队伍“管育提质”。建立“党校课堂+教育基地+实践体验”培训体系,落实干部分级培训制度,分类开展村(社区)“领头雁”、到村工作大学生、驻村工作队、年轻干部等培训班11期,覆盖1200余人。实行“选育管评”导师帮带制,开设“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风采录”专栏,架好多元“成长梯”,点燃实干“强引擎”。
实干为要勇作为
让干部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发力
选贤任能,事业为上。和顺县坚持好干部选拔培育标准,选干部配班子、抓培训提素质、严管育优体系,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干部主动担当、有效作为。
实施选贤任能工程,鲜明选人用人“风向标”。聚焦县委任人唯贤、县乡互动、干部实情、人岗相适“四个导向”,注重选拔有基层一线经历的干部,2024年累计调整干部7批245人次。建立“1+1+X”组工干部联系点制度,强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知事识人体系,提拔重用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13人,调整干部16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实施充电蓄能工程,磨砺担当作为“真本领”。制定《和顺县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班次实施计划》,举办年轻干部读书班、科级领导干部研讨班等4期,覆盖452人。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履职标准和职位特点,联合42个单位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确定78个培训主题,覆盖6235人次,练就干事创业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实施严管激励工程,打出严管厚爱“组合拳”。开展干部违规行为大排查,用好12380干部电话举报平台,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评选担当作为干部25名,充盈年轻干部储备库171人,推动干部队伍良苗怀新、新苗培优、壮苗出穗。
筑巢引凤建高地
让人才创新在转型发展中增效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和顺县深入实施校地合作“四链四好”赋能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优人才“引育留用”工作生态,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产业聚才扩增量,提升招贤纳士“竞争力”。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技能人才培养、智库合作等基地。围绕“太行和牛”“试验田”等技术,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小院”,培育“太行和牛”农牧品牌,“科技小院”入选“科创中国”山西首家博士站;伴山文创园与太原师范学院共建太行写生基地,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民生兴才激能量,延伸选贤任能“附加值”。积极参与“人到山西好风光”成都、杭州专场活动,赴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展“企业家进校园”“特优农产品展”“非遗文化展”等系列活动,引进“国家岐黄学者”李廷荃专家团队、医疗人才12人。教育系统引进高学历人才18名、中科院博士1名,擦亮“康养”“教育”两张名片。
政策惠才提质量,涵养礼贤兴业“活水源”。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用好用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3条措施”,设立科研项目经费、人才生活补助、购房补贴等专项经费,打造20套人才公寓,与6家酒店签约共建青年人才驿站,开展县级领导联系专家走访慰问活动,纾困解难21件,为人才提供宜居宜业舒心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和顺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两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高质高效书写精彩“组工答卷”。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