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要闻

以提案之力 谋务实之策 展政协之为

——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亮点回眸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2-21

2024年,人民政协迎来成立75周年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市政协提案工作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党政中心任务,回应群众关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履职答卷。委员们立足实际、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充分展现了政协的智慧和担当,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了重要力量。

市政协创新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机制,采取“以项带件、减项提质”的办法,将议题相近的提案择优纳入重点提案范围,实施分类并案处理,并将部分重点提案议题与市政协年度专题议政协商议题有机融合,使议题更聚焦、内容更精准、督办更有效。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提案446件,经审查立案369件,办复率达100%。一条条凝聚智慧的建言,化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结出了便民利民惠民的丰硕成果。

深化市校协同 打造创新引擎

作为山西大学城所在地,晋中有21所驻市高校、34.6万名师生,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在全省城市中独具优势。如何充分挖掘科教人才优势,将强大的青年资源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优势,晋中一直在与高校深度融合、共同探索。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民建晋中市委会与市政协委员侯娜、冯金海、郭华萍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强城校融合 引深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深化市校协同创新发展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市校合作 赋能现代化创新城建设》《多元协同校企合作 倾力助推“双融双创”》的提案。提案围绕城校融合、科技赋能、人才引育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包括推动高校资源开放共享、共建创新联合体、扩大人才供给等,建议持续加强市校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成效,共享发展机遇,共促高质量发展,将晋中富集的高校资源变为晋中强大的创新引擎。上述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交由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办理。

既有精准的“破题之策”,又有务实的“解题之举”。市政协高位推动、有效协商、强化督办,做好建议落实情况跟踪反馈工作,形成了“提得好”与“办得好”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了提案的优质高效办理,为引深市校协同创新发展贡献了政协力量。

过去一年,我市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发挥驻地高校科教人才集聚的优势,聚力打好“大学牌”,大力推动城校融合、产学融合、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双融双创”,深入开展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大学城创新资源,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联合体,加快大学城转变成科创城,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特”“优”农业、文旅融合、生命健康产业和民生事业五个领域高质量发展上争当排头兵,为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提供有力有效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精神风貌显著提升,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王浩良提交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围绕全链条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建言献策。该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交由市农业农村局办理。

提案内容直击核心,实施过程扎实有力,成效显著可见。

一年来,我市以“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动为抓手,不断从“千万工程”经验中收获智慧、汲取力量、找准方向,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围绕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构建一个布局、推广五种模式、抓好两个要害,大力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补齐农村路、水、电、网、气、热等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全市域谋划、全要素聚焦、全产业推进,打造具有晋中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我市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落一村、不留死角、不漏盲区,1942个行政村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类项目共229个,总投资8.74亿元,现已完成3.15亿元投资。其中,介休市、昔阳县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分别创建成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深化文旅融合 助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是文旅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的必然要求。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民革晋中市委会与市政协委员刘彦忠、王轩等紧紧围绕市委打好“文旅牌”的重要部署,为助力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交的《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加快打造晋中标志性城市IP》《深化“文旅+”融合 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提案,均被确定为重点提案。他们建议,进一步挖掘晋中文化,做优特色产业,创新文旅业态,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提案“提”到了点子上,也“办”到了实处。市政协相关领导多次深入我市部分县(区、市)开展重点提案联动调研督办,同时广泛学习各地推动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彰显政协之为,贡献政协之力。

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将文旅融合发展纳入《晋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作为承办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坚定不移做大“文旅+”产业,推动“旅游+文创”“旅游+文博”“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网络,培育新型文旅业态,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旅行体验;同时,立足传统文化,创新活动场景,强化营销宣传,全力打造“晋中社火”文化IP、“夜经济”文化IP,展现晋中城市魅力和文化品位,收获游客群众一致好评。

路灯升级改造 焕亮城市夜景

城市道路照明是现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彰显城市形象、提升人居品质、保障城市安全、繁荣夜间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九三学社晋中市委提交了《关于对晋中市城区城市路灯进行智能节能化改造的建议》,市政协委员李泽永、高红宾等再次联名提交《关于加快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增亮及智慧化升级改造的建议》,与市政府计划的一项民生实事高度契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建议加强道路照明设施建设、巡检工作,大力推进智慧化节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该提案交由市城市管理局办理。

为切实推动重点提案落地见效,市政协相关领导多次带队视察督查提案办理情况,开展重点提案办理民主评议,为城市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市委、市政府以民生需求为要,将城市智慧路灯节能改造列为民生实事,重点推动实施。市城市管理局勇于落实、创新思路,在全面摸底、考察调研、分析测算的基础上,采取“合同能源托管”模式,引进第三方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全面实施城市智慧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对市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巷4万余盏路灯进行提升改造,对老化的地下电缆、灯杆、集中控制箱等进行维修、加固或更换,对原有路灯智慧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截至2024年年底,该项目已全部完成。

改造后的路灯全部采用光效更优、能耗更低的新型LED灯,亮灯率超98%,路面照度和均匀度平均提升超50%。全新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可对市城区路灯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主干道单灯控制、小街巷集中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照明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怡然见晋中”增添了一抹绚烂夜景。

记者 张子珂 吕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