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2-20
代表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传递着人民心声,凝结着人民企盼,它搭建起了连接民众与政府的桥梁。
在过去一年里,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督办、承办、测评工作机制,持续提高建议办结率、满意率,确保每一份声音都被听见,每一项诉求都有回应。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主体地位,全力支持代表依法履职,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市人大代表在2024年提出333件建议,代表建议的办理,让代表“良言”变政府“良策”,群众“期盼”成民生“实事”。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共创美丽宜居新乡村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一直以来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刘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创建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议》。建议政府工作部门要立足长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村社会发展规划与布局之中。综合考虑各县(区、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整治模式。明确各职能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作为承办单位,围绕市委“156”战略举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工作切入点,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在村庄清洁工作中,全市累计出动各类清理运输设备约1.9万辆,清理整治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约2000处,整治交通沿线、田间地头环境问题1.1万余处,清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各类垃圾3.6万余吨;在农村改厕工作中,全市农村户厕改造任务9240户,完成卫生户厕改造8258户;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达到96%,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村庄达到775个;在污水处理工作中,分类分梯次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6.73%;在农业生产废弃物方面,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57%,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优化布局强化服务 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推出一系列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和政策。市人大代表李晓红在走访中发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李晓红提交了《关于优化完善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提出要兼顾养老服务软件硬件建设,科学制定养老驿站建设标准和服务功能,加快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品质化、信息化和多元化。
为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民政局作为承办单位,编制完成《晋中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0)》,为推进我市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做好长期布局;出台《晋中市推进居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出台的《晋中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优化服务供给,拓展运行机制,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扶持培养晋中华晟集团等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其取得合理回报和持续发展;创新“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服务业态,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退役军人优待政策 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
广大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退役军人优抚政策是国家对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一种法律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人大代表王丽娟发现,部分退役军人在我市市城区范围内乘坐公交车,并未享受到退役军人免费乘车优待。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她提交了《关于严格落实退役军人优待政策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对照2023年2月出台的《晋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29部门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高位推动、强化联动,逐一检点、压实责任,让各项优待政策尽快落地见效,让我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优待,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承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为尽快落实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开展了多次专题研究,与晋中瑞达公交公司研究制定了具体执行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在市城区20条城区公交线路实行退役军人和三属人员(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的政策。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数智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传统产业企业数量多、总体规模大,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富矿”。
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刘亚东提交了《关于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的建议》。建议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组建专班,深挖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的潜力,同时出台政策扶持,推动和鼓励一批本地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数实融合。探索平台级产教融合方式,将我市人才、技术、科研等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传统优势产业相融共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承办单位,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支持和鼓励传统企业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全市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寿阳县新元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建设、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面向现代化加强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的新型能力建设成效显著;新泰钢铁建成了集生产、能源、物流、设备、安全、环保等业务于一体的“六调合一”智能管控中心;平遥煤化6.25米捣固型焦化升级改造项目智能管控系统完成了安全、环保、能源、调度、生产、质量、成本、物资等管控平台以及三维数字孪生、智慧消防预警、气体报警分析等系统的建设工作;祁县宏艺“玻璃器皿产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期)”实现了企业玻璃器皿的数据汇聚与交互;太谷元和堂“中药饮片行业5G+互联网平台(一期)”实现了对中药饮片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森尔科技“小而精”,在信息化改造、智能化管理以及人工智能化实操运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记者 雷昊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