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时间:2025-02-14
华北屋脊,游人如织。春节假期,山西省五台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1.15万人次。
在南台海拔2208米处,坐落着一间“孤独”的小屋——五台山国家基本气象站。
2月12日,天刚亮,气象观测员谢志平一推门,又是熟悉的风雪。冷风裹着雪,冲进谢志平的鼻腔,让他一下困意全无。
五台山国家基本气象站是一类气象艰苦台站,一年有200多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最大风力超过14级,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4.8摄氏度。
大雪把酸雨自动观测设备冻关了机,谢志平只得一边铲雪,一边试着抠开应急按钮,花了1个多小时才取出雨量袋,再将新的雨量袋重新装进去,双耳和手指都冻得没了知觉。回到值班室,谢志平顾不上休息,紧盯电脑屏幕,上报晨间风、温度、湿度、气压、能见度、地温等数据,编写天气预报。
“嘀。”“五台山气象”微信公众号弹出一条消息,推送五台山春运气象服务专报。从腊月十三开始,春运气象专报持续播发,提醒当地居民和游客天气变化。
“五台山地区属于山地气候,气候差异大、变化快,游客容易忽视极端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往年的气象专报,集中在暴雨、暴雪预警;近两年来,气象专报同时关注大风、降温、大雾等极端天气,努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谢志平说。
“瞧,大门刚修好,前两天又让大风给吹坏了。”站长董剑说,有一年正月十五,暴雪已经连下了几天,站里唯一一辆四驱皮卡被积雪困住,眼见食物快没了,他便步行下山采购。“积雪太深,以往半小时的路程走了两个多小时。我背上榨菜、香肠再爬上山,大伙儿就着面条和馒头吃了10多天。”董剑回忆。
坚守高山,观云测雨。今年是董剑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他见证了这些年气象站的变迁。过去,气象站没有水源,生活只能使用雪融水,条件艰苦。如今,这里架设了高压线、网络光缆线路,安装了采暖设备,每月有车运送蔬菜、粮食等生活物资,还先后安装了风廓线雷达、温室气体观测网、大气电场仪等。
来到观测场,董剑在10多米高的风塔前停下脚步。多年前,他曾爬上塔顶,刮去风感应器上的冰层,双手大面积冻伤。“站里自动观测设备越来越多。以往我们每小时人工观测一次气象数据,现在的自动化设备则按分钟自动观测,效率大大提高。”董剑说。
除了监测日常天气,五台山国家基本气象站远离城市和工业带,属于相对清洁的地区,还能反映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整体情况。同时,该气象站对监测我国整体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晚上8点,谢志平下了班,给母亲打去视频电话。过年期间,谢志平一直坚守岗位,这是他在山上度过的第三个春节。
“新春新目标,除了完成日常的气象监测工作,我想多做些科研,观察华北地区的整体气候变化,为五台山的森林防火等工作提供更多决策依据。”谢志平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