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时间:2025-02-13
新华网太原2月12日电 百米长的金龙在锣鼓声中盘旋游走,非遗高跷演员踩着两米高的木桩穿梭于人群,无人机编队在空中拼出“振兴小镇欢迎您”的字样……春节期间,位于太行山上的山西长治市振兴小镇里人潮涌动,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1月29日至2月13日,以“相约网红盛会,共享非遗年味”为主题的振兴小镇春节嘉年华,用二十多项非遗民俗活动将春节“氛围感”拉满。新华网 发
“老人喜欢听戏,孩子们喜欢看国潮表演,一家人在这里都能找到乐趣。”长治市民郭玲说,这个春节她与亲朋好友一行十多人来到振兴小镇,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民俗活动。
白蛇传、盛唐令等国潮小舞台前围满了人群,高台花鼓、踩高跷等非遗民俗精彩上演,绛州鼓乐和八音会等表演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地道的“山西味”。
58岁的王建国在百米金龙巡游队伍中步伐稳健,“我舞了30多年龙,以前只在村里自娱自乐,现在有了演出机会,一天能挣几百块。”
在打铁花表演区,滚烫的铁水在空中炸裂成金色花雨,犹如烟花绽放夜空。“古时打铁花就是为了节庆表演,如今老祖宗的手艺重新成为‘网红’,给春节带来喜庆与热闹。”民间艺人李师傅说。
精彩的“打铁花”表演。新华网 发
在振兴村,科技也“点亮”了春节的新潮范儿。
当夜幕垂落,数百架无人机升空,凤凰展翅、年俗符号……传统吉祥图腾与现代科幻元素交织,引得游客边拍照边连声惊叹。“往年春节看烟花,今年看无人机,没想到小山村也能这么‘潮’。”来自太原的张海峰说。
科技激活传统,流量赋能文旅。为了让山村的“年味儿”走向大众视野,振兴小镇邀请网络主播进行推介,并在旅游网站上推出优惠套餐和特色线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当地热度。
“快看,这就是非遗高跷‘醉关公’的绝活!”一位头戴绒花发簪,身着改良汉服的“95后”主播将镜头对准舞台,将小镇的年味儿、民俗味儿展现给观众。
“正月初一到初七,振兴小镇每天游客量超2万人次,网络平台曝光量超4亿次。”振兴小镇文旅公司经理郝东锋介绍说。
热闹的振兴小镇。新华网 发
文旅市场火热,也激发了当地餐饮、民宿的消费热潮。来自晋城高平市的张郭,连续八年在振兴小镇卖地方小吃,“营业额最高的时候,每天能挣几千块。”
“以前过年买新衣服,现在好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过春节。”刘严方经营着一家汉服摄影店,“春节期间进店挑选汉服的游客接连不断,一天能租出去几十套汉服。”
最后一场打铁花表演落幕后,游客渐次散去,但振兴村的灯光依旧明亮——直播间的歌声、厨房的炒菜声、民宿里的欢笑声,交织出一个太行山村的别样年味。(王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