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要闻

坚定信心加油干 斗志昂扬开新局

——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2-13

2月11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充足的干劲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燕瑞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市委“156”战略举措,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定落实稳粮保供、巩固衔接、产业发展等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干大事、办实事,全面提高“三农”工作质效。要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努力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1亿斤以上。

要提升巩固衔接质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顺利完成五年巩固衔接过渡期。要纵深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再打造40个精品示范村和300个提档升级村。要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规建管运”一体化建设晋中样板。要做强做精特优农业,重点抓地标农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项任务,加快推动特优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农高牌”作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品牌,在农业科技研发、生态保护、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我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会议指出,要持续优化“五张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五篇大文章,特别要放大“农高牌”效应,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晋中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委员武建林表示,将按照“以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在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继续示范探索。将建设北方地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板块,完善有机旱作农业岗位专家体系和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有机旱作农业中试试验基地;提升功能农业食品深加工板块,吸引更多农副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进驻农高区;打造中药材研发和创新板块,推进建设中国北方道地中药材交易交流集散平台;聚势农业科技创新板块,推进航天育种试验试种工作,构建立足太谷、覆盖晋中、辐射山西、影响华北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板块,为逐步推出晋中国家农高区监制产品提供食品安全数据;建成省级智慧农业管理板块,形成集惠农政策宣传、特优农产品信息、农业生产种植信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特优农产品交易和农文旅融合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全力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水润万家,泽惠民生。高效的水利工程设施,对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防汛减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会议指出,要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农村生态本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学文表示,将以民生为本,以“三农”为基,聚焦饮水安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全面推广祁县全国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样板经验,高质量完成介休县域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任务,全面铺开和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大幅提升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人口比例,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全过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让农民群众饮用上安全水、放心水。聚焦粮食安全,加大灌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高标准推进祁县现代化灌区建设国家试点,充分发挥水库、灌区、泵站抗旱保浇联调联控作用,不断夯实农田灌溉水利基础。聚焦防洪安全,扎实推进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治理等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和“四预”工作举措,从细从实开展安全度汛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实的水支撑、水保障。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忠效表示,将坚决筑牢农业防灾减灾气象安全防线,针对春季“倒春寒”、夏秋季强对流天气等农业气象灾害,建立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叫应”服务机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农户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强化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切实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做优春耕春播“气象管家”,组织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壤墒情实地调查,结合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制作春播期气候趋势预测专报,开通“直通式”气象服务渠道,加强对设施农业的低温寡照预警服务,指导农户精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智慧气象“数字引擎”,深化与晋中国家农高区合作,推进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智能化升级。拓展“气象+保险”服务场景,联合保险公司研发干旱、冻害等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构建部门联动“服务矩阵”,完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重要农事活动联合会商制度,为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何宇雄表示,要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加快构建农资流通网络体系,开展“农资+”技术服务,优化农资供给结构,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智能化、规范化发展,确保农资保供8万余吨。要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和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行动,推动服务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鼓励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利用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等基层组织,广泛开展代收代种、烘干仓储、飞防植保作业,不断提升系统20余家农资保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要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体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推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开展,为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要着力抓好消费帮扶工作,加快落实“832”平台产品货源组织工作,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发掘和顺、左权优质农产品资源,指导农产品企业入驻“832”平台,确保消费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年销售额达到10万元,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会议指出,要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平遥县宁固镇副镇长李旺表示,将以“稳粮保供、产业升级、生态宜居、强基固本”为主线,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组建农技专班下沉20个村,推进5座一体化灌溉泵站建设进度,推广30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施万亩农田提质工程,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超6万吨。激活产业融合新动能,构建“南牧北粮中加工”产业格局,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南堡小杂粮”“宁固陈醋”“曹家堡田隆祥面食”“半哑子古典雕刻”等精深加工,培育“京红二号”辣椒、“争春二号”甜瓜品牌,开发南堡垂钓、西张赵农耕研学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种养+研学游”全产业链,释放产业集聚效应。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完成3个村庄污水治理工作,深化盐碱地治理与村居“四小园”建设,推广“空气能+光伏”清洁能源,建设南堡、滩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示范村,全力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构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实现民情响应24小时在线,打造300户“五美庭院”,以文明新风滋养乡村沃土。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柱。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寿阳县南燕竹镇南燕竹村是全市推行土地“双层托管”模式和发展农旅融合助农增收的一个生动缩影,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万元。村党委书记贾永珍表示,要以业兴农,充分发挥土地“双层托管”模式的先发优势,提升托管质效,实施农业数字化管理,与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科研示范基地,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要以景兴业,继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农旅融合的龙头效应,让南燕竹村“村景”变“风景”,燕州小镇“田景”变“美景”,带领村民们吃上“旅游饭”。

会议指出,要做强经营主体,做实增收措施。榆社县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从事甲鱼养殖已有30余年,其“云竹湖甲鱼”的养殖规模已达到50万只,熟食甲鱼年产量翻至3倍,吸纳周边5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每月3600元,年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公司总经理杨丽菁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给我们农业经营主体吃了‘定心丸’,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甲鱼养殖技术与模式,加大对甲鱼深加工的研发投入,积极将甲鱼养殖与旅游、文化、科普教育相结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农旅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让特色养殖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