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非遗韵溢满幸福年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2-12

年画是春节的报春花,是悠久的民间技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2月1日,大年初四,榆次老城非遗小院里热闹非凡,一幅一米多高的手绘武门神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这不仅是人们熟悉的春节年画形象,更藏着创作者别致的匠心。

梳着长辫子的榆次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石庆英,笑靥如花地向游客讲解道:“这是我们一家三口在除夕前共同完成的木版年画作品,就想给大伙送上祝福,借这木版年画把美好寓意传递出来,让更多人领略非遗年画的魅力……”谁能想到,眼前这位专注年画传承的石庆英,退休前竟是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十多年前,石庆英和爱人王林在开封朱仙镇,一眼就被老艺人刻的木版年画深深吸引。自那以后,她便踏上了追寻木版年画技艺的征程。她先后拜访了全国30余位年画传承人,还拜苏州桃花坞国家级年画传承人叶保芬为师,潜心钻研,雕刻完成了百余块木版年画,《壁画九祯女》《和合如意》《财神》等都是她的代表作。

从2017年开始,石庆英和爱人王林一起投入到年画传承事业中。他们开设年画铺,走进社区和校园开展研学活动,四处寻师访友提升技艺,还参加培训学习,将爱好变成了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2024年,石庆英夫妻成功获评榆次区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画铺也入驻了榆次后沟古村。身处千年古村,石庆英夫妻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与北京、成都等地游客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和融合,视野愈发开阔,创作灵感也源源不断。

“年画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乡土气息里透着别样审美,耐人寻味,令人难忘。”来自甘肃的游客李红,颇有兴致地评价着。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的智慧。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 周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