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1-23
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全貌。记者 张浩亮 摄
水泥路蜿蜒曲折,像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整洁的屋舍和广阔的农田。路两旁树木挺拔伫立,仿佛静静地诉说着村庄的新生故事。这里就是寿阳县平头镇鹿泉山脚下的小山村——黑水村。
曾经的黑水村,不是现在这般模样。“那时规划管理滞后,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不容乐观,守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却不会加以利用,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农耕,村民们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经济发展困难。村里的年轻人不甘心困守在落后的村庄里,纷纷外出打工,村子愈发寂静凋敝。”在黑水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杨晓明,他指着村庄新景的影像向记者介绍,似乎要将眼前的一切,与脑海中的记忆相印证,似曾相识却又大不相同。
“从前的黑水村有的只是坑洼泥泞的小路和农民面朝的黄土。发生重大转折是在2019年,当时市里启动了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黑水村作为一个重要节点,抢抓机遇,将4000亩土地进行流转,培育苗木,村集体经济首次实现年增收45万元。苗木基地经过两年建设,长得郁郁葱葱。到了生长季节,站在村里的观景平台上放眼望去,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同时,太原东二环以及东山隧道开通,黑水村进入太原晋中半小时经济圈,融入太晋一体化发展大局,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就这样摆在了眼前。”讲完村庄的初期发展,杨晓明意犹未尽,带着记者到村子各处看上一看,探寻黑水村的蝶变之路。
黑水村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是一个国家级森林乡村,现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建筑“福田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爱社”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叉”。近年来,当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合理设置生产、生活、产业、娱乐等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观光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乡愁旅游,昔日落后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游客纷至沓来,黑水村村民腰包鼓了,干劲也更足了。每家每户、家里家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闲暇时光,村民们聚在广场上,重新拾起了祖辈传下来的“傩舞爱社”“耍钗”“大竹马”等娱乐健身项目,乐乐呵呵地过着幸福生活。
“这些都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年龄大的人都会耍。平常没事,大家就聚到一起休闲娱乐一下。”80多岁的黑水村村民苏克厚说,现在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喜欢看这些表演,没想到这发源于远古时期的民间舞蹈会成为游客的新宠。
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资源、美丽的村庄环境……如何依托这些优势,让黑水有进一步的发展?杨晓明的思路非常清晰:“我们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起了包括傩舞爱社、高跷竹马、黑水耍叉、赵记豆腐坊、扁豆凉粉坊在内的五个小院,游客们可以看表演、听故事、尝美食、体验制作,深刻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留住乡愁,记住乡韵。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5万元。”
走进“名吃小院”,豆腐香气分外浓郁,村民赵金生经营的老赵家豆腐和胖婶扁豆凉粉生意,吸引了不少游客。“黑水村深度挖掘名人、名医、名品、名吃、名宿、名礼‘六名’产业内涵价值,有效推进了乡村全面发展。”伴着美食的香味,村子的解说员安然向游客们娓娓道来村庄变化。
“名吃小院”不远处的“非遗小院”也别具特色。进入院门,迎面有一株大枣树,右面是小菜园,左面是刚刚修葺一新的寿阳竹马戏体验馆。体验馆约30平方米,进门是小戏台,中间摆放着一张大书桌,右侧摆放着戏服,四面墙上图文并茂地介绍着竹马戏的历史渊源。院内,专业艺人表演着“大竹马”与“耍叉”,精彩的表演引来游客阵阵的掌声。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小院均是由村民的闲置房屋打造而成,在不影响主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还能带动村民增收。其中,“名吃小院”就是赵金生自家的小院改造而成的,闲暇之余,他热情地和记者聊了起来:“村集体对我们的院子进行改造,让大家自己经营,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既能增加收入,一家人还在这里继续居住,非常方便。”
在小院体验一把深度游后,记者来到了黑水村“傩”文化情景剧场,立即被舞台上演员们的排练演出深深吸引。整个剧目所展现出来的傩舞爱社、长寿文化等独特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剧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游客王星边观看表演,边告诉记者:“这是黑水村宝贵的财富,我们常带着孩子来这里,观赏学习传统文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流连于眼前如诗如歌、令人沉醉的舞台表演,再往里探去,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田寺,与之相邻的邢俊勤艺术馆也已建成开馆,建筑风格与福田寺保持一致。杨晓明介绍,邢俊勤艺术馆是农文旅融合开发项目之一,集文化艺术、艺术培训、旅游开发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将与高校美院对接合作,建设艺术写生基地,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亮点,点亮村民增收致富新希望。
夕阳西下,记者告别黑水,此时的余晖宛如一层金纱,轻柔地披在这片土地上,勾勒出熠熠生辉的乡村美景图,图画里尽是幸福和希望。
记者 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