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1-17
1月13日,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传来好消息,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区、市)首批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已全部发放到位,实现了县县全覆盖。随着全市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的发放,不仅解决了林地权属不明、边界不清等问题,更让“沉睡”的山林资源得到了盘活,林农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林地身价也进一步“涨”了起来。当前,全市林草总产值达76亿元,创历年新高,为全市林农群众人均年增收810元。
在林权改革中,我市积极探索、高位推动,2024年6月3日,签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林长令,随后,11个县(区、市)相继签发林改总林长令。2024年11月27日召开全市总林长会议,就“扩绿、兴绿、护绿”改革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9次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调度会推进全市林权改革,组建工作专班,解决实际问题。11个县(区、市)都以“两办”文件印发林改行动计划,市县联动发力、部门协同配合,全市抓林改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氛围浓厚,林权改革正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加速迈进。
具体实践中,我市在原有林权证书合法有效的基础上,遵循不变不换、尊重群众意愿、依申请办理的原则,坚持清理规范、解决林权纠纷与换证发证同步进行。介休市、和顺县、左权县、祁县林业局积极与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沟通对接,第一批发放证书,实现零的突破;随后,寿阳县、昔阳县、榆社县等也陆续颁发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截至目前,全市11个县(区、市)首批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已全部发放到户,共发放不动产证198本,让林业经营户吃上“放心丸”。
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中,我市坚持把发展林草产业作为林权改革的根本之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厚植“生态美”绿色家底,增进“百姓富”生态福祉,在全市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使特色林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祁县林场实施“百场带千村”行动,依托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与乔家大院,捆绑打造AAAAA级景区的发展模式,为附近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太谷小白乡沙子地发展红枣园区2000亩,栽植壶瓶枣、梨枣、蟠枣等多个品种,通过开展枣树的密植矮化栽培、应用“双调双盖”技术和“防裂枣牵引式支架雨篷”等创新实践,红枣年产量600万斤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仅红枣一项人均收入就突破1.5万元。榆次北田镇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种植“核桃+艾草”特色产业模式,已推广至1500亩,总收入300万元,带动100余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左权县将5万亩分散经营的核桃树集中托管给5个合作社,县政府每亩奖补300元,让有资金实力的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形成核桃种、管、收全链条托管、一条龙服务的保障机制。昔阳县孔氏乡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干果经济林产业基础,实行集中连片流转荒山与扶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相结合,依托22个合作社或公司,带状发展板栗经济林2.5万亩、核桃1.2万亩,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管理,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林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新机制。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干果经济林面积191.9万亩,总产量15.1万吨,总产值12.4亿元;实施林药、林菌、林菜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生态庄园等总面积110万亩。全市林草总产值达76亿元,同比增长3.2%,创历年新高。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呈现以点带面、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的崭新局面,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下一步,我市还将以首批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发放为契机,扩大发证范围,完善颁证后续服务与管理,确保更多林地领到“身份证”,全力解决林农群众发展的后顾之忧,为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创崭新局面。
记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