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中国行

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晋中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撷英(四)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12-23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记忆,每一处文物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晋中,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物古迹。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启动,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本期“文化中国行——文保溯源”栏目,我们与广大读者一同品读平遥文庙、平遥市楼、介休张壁古堡、介休回銮寺、和顺懿济圣母庙、寿阳普光寺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魅力!

介休张壁古堡庙宇群

介休张壁古堡

时代:宋至清

批次:第六批

类别:古建筑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是一座具有独特山村景观和多层次文化特点的古代军事城堡。

张壁古堡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筑于黄土丘陵上,顺塬势修建,平面呈不规则形,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堡内地势南高北低,南、东、北三面环亘,堡墙夯筑。堡墙长1.3千米、厚约3米、高约10米。西堡墙与沟壁基本融为一体,高约数丈。古堡南北向辟门,北门砖石砌筑,内有瓮城,南门石砌,两门间为石头街(堡内主街),宽约5米,长约300米,沿主街两侧有若干巷道蜿蜒。整个堡寨无一“十”字路口,均为设防性的“丁”形路口。巷与巷不能通达,便于伏击隐蔽。

堡内现存二郎庙、三真武庙、可汗王庙、吕祖阁等庙宇,南门旁有关帝庙,均为清代所建。堡内还有数十座具有晋中地方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住宅比邻有序,民居与堡墙有一定距离,民宅大门都开向巷街,所有门窗不对主街,体现了一种防御思想。

最为奇特的是分布于古堡下面的地道,堪称一绝。地道分为上、中、下三层,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总长约1.3万米。在上、中层之间,有防敌设卡的隘口、闸口或陷阱,下层有储粮仓、屯兵洞及马厩。地道与地面设有通风口,其出口有的通向地面的庙宇,有的通向民宅,或延至村外。

价值阐释:

张壁古堡是中国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是一个融多民族文化为一体、住百家姓的千年古村落,兼具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

主要看点:

古堡地处丘陵地带,呈东西矩长,北部凸出,沟壑险阻,偏僻险要,堪为兵家守备筑垒之地,堡中地下满布立体三层,攻、防、退、守、藏功能设施齐全的古地道。堡内存有琉璃碑、泥铁像、双龙碾、雄鸡石等文物,藏凤桥、窑湾沟、金代古墓遗存、寨子圪瘩夏商文化遗址等景观,展示了古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

平遥文庙棂星门

平遥文庙

时代:金至清

批次:第五批

类别:古建筑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云路街北端,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全国现存文庙中保存时代较早的金代建筑之一。

据殿内梁架题记载,文庙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

平遥文庙坐北朝南,总面积37000平方米。现存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超山书院。东西两侧建有乡贤祠、时学斋、日新斋、节孝祠、贤侯祠等。整体布局保留了元明时期的文庙规制。现存建筑仅大成殿为金代遗构,其余皆为明、清建筑。

大成殿为主体建筑,基高1米,前有月台,周围施以石栏板,殿身面阔、进深均五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分草栿和明栿两种。梁架结构为十架椽屋,前后槽用搭牵乳栿连接。内柱之间以复梁拼成的草栿承重,草栿以上,用四椽栿、平梁、叉手、侏儒柱、驼峰等层层支叠,梁枋断面高宽之比大多为三比二。檐下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栱偷心造,批竹式昂,蚂蚱形耍头。前檐明、次间用隔扇门。大成殿建筑形制承袭了宋代建筑的风格,金代建筑特点显著。庙内现存明清维修碑碣25通。

价值阐释: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文庙为振兴文教、养育人才之所,庙区左右“东学”“西学”之设,古已有之,一以贯之。

清道光年间建立在明伦堂背后的“超山书院”,在平遥古代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旧时每逢“春秋上丁”(每年二、八月上旬的丁日),总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相沿成俗。

平遥文庙记述着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展示着古老的建筑文化和卓越的儒学文化。

介休回銮寺山门和照壁

介休回銮寺

时代:元至清

批次:第六批

类别:古建筑

回銮寺位于介休市绵山脚下的兴地村,是一处皇帝赐号的佛教寺院。

据碑载,原寺位于砦谷之间,唐僖宗中和年间遭兵燹,惠公禅师徒重建,遂赴长安请额,赐号廻銮。金天会、大定年间及元至大元年(1308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一年(1702年)修葺。现大殿明间脊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时重建”的题记。廊下有明清碑数十通,记载了明嘉靖、清康熙、清乾隆时的修葺情况。

回銮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两侧有土地祠、关帝庙、财神庙、罗汉堂、明王殿、地藏殿、东西配殿。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明、清建筑。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单檐悬山顶,黄绿琉璃脊饰吻兽。梁架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平面采用移柱、减柱造。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计心造,耍头蚂蚱形,门窗为板门直棂窗。

价值阐释:

回銮寺是宋元时期古建筑艺术的宝库,寺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过殿和垛殿、明王殿等现存建筑,较好地保存了宋元明清以来各代建筑的原始营造实例,堪称古建筑艺术的珍贵载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回銮寺与绵山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寺内元代建筑手法古朴,主体构架保存了元代建筑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载体。

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

时代:清

批次:第七批

类别:古建筑

平遥市楼位于平遥县城南大街中部。

据碑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均有补茸。

市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5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为三重檐歇山顶木构楼阁,通高18.5米,屋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盖。

价值阐释:

市楼为昔日平遥古城的中心,日有“朝”“午”“夕”三市,由此得名。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为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是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主要看点:

平遥市楼横跨南大街,下为通道,东西连接民宅,市楼东南侧有砖阶木梯可登上第二层楼面。登楼远望,城垣四围青山隐隐,清代诗人赵谦得登楼云:“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东;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多年来,文物保护工作者恪尽职守,全力守护着这一古城内最高建筑。

寿阳普光寺外景

寿阳普光寺

时代:宋至清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普光寺位于寿阳县西洛镇白道村,现存正殿为宋代遗构。

普光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51.9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配殿、耳房。除正殿外,其余皆为明、清建筑。

主体建筑正殿建在1.3米的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平面近方形,进深大于面宽,此构制在现存宋代建筑中尚属罕见。殿内梁架四椽栿对前后搭牵用四柱,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柱头卷刹显著,大斗之下施有皿板,疑袭唐、五代建筑风格。前檐当心间施板门,次间为直棂窗。

价值阐释:

殿内东、西、北山墙绘明代工笔重彩壁画80平方米。原壁画共分三层,外层为清代绘制,中层为明代所绘,内一层时代不详。正殿在结构形制和用材规范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殿内壁画也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懿济圣母庙西禅院

和顺懿济圣母庙

时代:元、明、清

批次:第六批

类别:古建筑

懿济圣母庙位于和顺县平松乡合山村北100米处,是一组依山而建、殿台迭层高升、正殿为元代建筑的古庙宇。

据碑记载,该庙始建于宋代,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被焚,元元统二年(1334年)重建,元至元五年(1339年)、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均有修葺。

懿济圣母庙坐北朝南,由圣母庙和显泽侯神祠组成。圣母庙分上下两院,除上院圣母殿为元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明、清建筑。中轴线建有牌坊、山门、戏台、献殿和圣母殿,东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及垛殿。

主体建筑圣母殿,砖砌台基,平面方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六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栿尾搭在内槽铺作之上,斗栱四铺作单下昂。

显泽侯神祠俗称大王庙,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二门、大王殿,两侧为配殿及厢房。大王殿为明代早期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庙内现存元、明、清、民国重修碑8通。

本版制图:史翔凤

本版文字由晋中市博物馆提供,图片由通讯员韩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