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一缕乡愁寄明月

——读葛东兴散文集《月色》随感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2-21

昊然

与葛东兴相识,缘于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色》。书名的意境很美,很容易使人想到儿时常常吟诵的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绝佳载体,并且在他们的笔触中,又往往情不自禁地把月亮与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诚如杜甫所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鲁迅先生亦在其名作《故乡》中深情地写道:“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同样,在葛东兴的笔下,月亮亦与故乡的风土人情、市井烟火、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自然地揉和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切的氛围。

这些温馨的文字穿越时空,仿佛把我们带进了月光映衬下的农家小院,听爷爷讲述着久远的传说,听奶奶哼唱着古老的歌谣,看一群发小玩童在月下追逐嬉戏……这些渐渐远去的场景,随着《月色》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扑面而来,勾起了每个漂泊在外游子的缕缕乡愁。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每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体会,身在城里,心在家乡,那里的月儿总是又圆又亮,那里的眷恋总是此消彼长。无论离开多久、多远,都无法拒绝深深镌刻于骨髓的原乡呼唤。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书写乡愁的诗文流传于世,千古不朽,挥之不去。

葛东兴书中关于故乡的描述,正是从心底接应了这种原乡的声声呼唤,所以他一次次地将笔墨挥洒进了故乡的《田野》《巷子》《旧院》《老屋》《池塘》,以及《古槐》《桑树》《柿子》……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经下笔,难舍难分。正如他在文中写道:“离开故乡后,故乡的一切都远在了身后,父母、兄弟、同窗、山坡、田野、草木、小院、老屋、牛马,再见只是在梦里了,可是那一片月光还在。”“而这月光原来一直都在身边陪伴,千里万里,走不出那一片月色。”

人的一生中,对故乡的回忆始终是美好的,虽然远离都市的现代繁华,或许那里只有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祖祖辈辈耕作的几亩薄地,但一旦想起它,就会产生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好的散文需要厚重的生活积淀。

葛东兴的散文,多数是对故乡人文历史和生活百态的倾情书写,无论是故乡《过大年》的喜气、《唱大戏》的热闹,还是《初恋那些事儿》里的芳华岁月、《骑自行车的父亲》中的亲情,这些他熟悉的人、亲身经历过的事,犹如故乡那一幕幕的皮影戏,意趣盎然,栩栩如生,都写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散文本身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语言应该让读者回味,即使无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应该空谷留香。纵观全书,文字沧桑中透着明净,清浅中饱含深情,犹如出水芙蓉,淳朴而清爽,典雅而淡定,通透而灵动,好似故乡田野里的花草,青翠欲滴,摇曳着醉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