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2-21
徐晓霞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缝间悄悄滑落,一转眼,又到冬至时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它的降临,缓缓拉开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帷幕。古人常说:“冬至一阳生”,这句话蕴含着深刻哲理。它意味着从冬至这一天起,自然界中的阴阳转换悄然发生,阴极转阳,万物萌动。
唐代诗人杜甫在《小至》中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既表达了冬至时节阳气初生的天文现象,又寄寓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也包含了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自然方面,冬至标志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的最南端,北半球开始进入严寒的季节;在人文方面,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活动。
早在春秋时期,冬至的庆祝活动便已开始,至汉代达到鼎盛,唐宋时期继续盛行,至今仍流传不衰。《清嘉录》中甚至记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表明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之情。人们视冬至为阴阳二气自然交替的契机,亦是上天赐予的吉祥之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各地官府要举行隆重的“贺冬”仪式,还会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因此,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边塞闭关,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间互赠美食,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的习俗,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南北,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一些庆祝活动,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在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亦有说饺子形似耳朵,冬至吃了饺子耳朵不受冻,因此素有冬至捏“冻耳朵”的习俗。在南方,则有吃汤圆、长线面等食俗。民间还有画九的习俗,亦有冬至日数九的说法,即从冬至日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寒气已尽,天气转暖。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冬至也是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一天,农民会进行一系列与农事活动相关的习俗和传统,他们会进行清除杂草、修整田地等,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为作物的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这一天,有的地方也有淘粮晒谷的习俗,人们细心地将脱粒后的谷物筛选、洗净,晾晒于阳光下,以此去除多余的水分,确保粮食干燥,防止霉变发生。冬至前后也是江河湖海中的鱼群开始储备能量、产卵繁殖的时间段,渔民们会选择在冬至这一天开始捕鱼,以保证鱼群的生长和繁殖。
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日子。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无论是品尝美味的饺子,还是聆听古老的传说,都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正如那首古老的歌谣所唱:“冬至到,吃水饺,家家户户乐陶陶。”
沉浸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仿佛感受到了那份来自远古的呼唤,心灵在庄严的仪式感与深厚的文化魅力中得到慰藉,充满幸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