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11-15
11月13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下简称“惠民工程”),进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市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98万次,办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1483件,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晋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惠民工程”列入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在实施免费法律咨询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延伸服务,聚焦特殊群体法律服务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民事、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服务。
为高效办好民生实事,在每次咨询和每个案件中惠民生、暖民心,我市高处着眼抓统筹,将“惠民工程”纳入法治晋中、平安晋中建设“两个大局”同步推进,坚持“现场解答”和“延伸服务”并重,坚持“纵向支撑”和“横向联动”并举,有效发挥出建设法治社会和助力基层治理双重作用。
聚焦“普法宣传的针对性、矛盾纠纷化解的及时性、风险预判的准确性”三性目标,紧盯“方便群众、崇尚法律、社会稳定”三个效果,围绕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延伸法律服务等重点方面,进一步明确推进“惠民工程”的具体举措和时间节点,全力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印发《晋中市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首家制定《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十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供给模式,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模式,打破区域层级限制,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确保群众就近获取法律援助服务,实现“援助多服务、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细处着手建机制,“三大路径”夯实“惠民工程”工作基础。从规范化建设入手,立足法律事务咨询、困难群众维权等功能定位,坚持服务场所设施与服务质量效果“双提升”,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资源“相结合”的工作定位,深入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乡村四级2337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基本健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制度设置和机制运行一致,夯实数据传输基础,打牢“惠民工程”工作基础。以系统化建设支撑,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将“惠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市司法局与公安局、人社、信访等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向集约化建设升华,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考核、培训提升、星级评定等措施,建设一支遍布全市的高素质免费法律咨询队伍,快速响应群众需求,动态解决群众问题,及时甄别基层风险,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实处发力强服务,内外联动赋能“惠民工程”全新活力。通过采取“梳理咨询数据、确定工作方向、联动责任单位、跟踪服务质效”递进式、联动式工作举措,积极探索发挥“惠民工程”在平安晋中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凸显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使命担当。县、乡两级咨询平台定期对免费法律咨询数据和法律问题(事项)进行分类统计、梳理分析,经集体研判提出建议上报司法局。司法局经研判,对咨询情况分类后开展精准延伸服务:依据咨询数据,筛选群众关注度高、需求量大的法律问题,确定本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的普法重点,有效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截至目前,共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503次;将咨询过程中排查出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推送至综治、公安等部门,助力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和应对工作,增强风险预判的准确性;全面落实联动机制,延伸法律服务,针对有需求的人民群众,将咨询现场无法解决的法律问题及时导入援助、公证等机构,或者甄别推送至人社、法检等部门进行对接处置,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向司法行政机关所属部门导入1066件案件。
记者 李晓雯